“日前,《英国医学杂志·全球卫生》发出警告称,全球有超10亿青少年和青年由于不当使用耳机或进入喧闹场所,面临听力受损风险”
影响听力的坏习惯
年轻人长时间使用耳机和智能手机等设备时的聆听行为
当人进入娱乐场所(如音乐会或夜店)时耳朵持续暴露在高分贝的环境中
我真的会谢,到底是因为啥?
首先我们要知道声音是一种机械的振动,这种机械振动通过耳廓收集,把声音传递到外耳道,然后震动鼓膜,把声音传递给三块听小骨组成的听骨链,由听骨链再把声音通过卵圆窗传递给内耳,内耳的听觉细胞能把机械振动的声音转化成生物电信号传递给听神经,听神经再通过各级神经元把声音逐渐的传递到大脑皮层,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正确的使用耳机一般是不会对听力造成损伤的,但如果长时间的连续使用高音量的耳机,声压集中地传递到鼓膜上极容易造成听觉疲劳,而且如果长期过量的刺激,会致使内耳听觉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受损害,这会导致耳鸣、重听以及耳痛,甚至会导致听力下降
有资料表明,当音量超过85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高达分贝以上时,严重者还会造成不可逆性听力损伤,而人们使用耳机听音乐时通常会选择高达分贝的音量,娱乐场所的音量通常在至分贝之间。这种音量对听力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听力受损首先出现的是高频听力下降,而我们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频率并未受影响,所以早期常被忽视。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我该怎么保护我脆弱的耳朵?
首先应选择正确的耳机的类型,一般耳机类型分为入耳式和耳罩式,一般来说耳罩式耳机更接近于我们自然听声的状态,接触面积大,压强较小,听力损伤较小,更加的安全。而入耳式耳机声音接触面积小,压强较大,可能会对听力损伤较大一些。所以我们在佩戴耳机时优先选择耳罩式耳机
也要注意佩戴耳机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控制在60分钟之内,0分钟为最佳,如果需要连续佩戴耳机的话以间歇式为主,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音量不要调的太大,一般不要超过音量的60%。不要在特别嘈杂的环境下戴耳机,嘈杂的环境需要把耳机的音量调的更大,这样就会对耳朵造成一定的损伤。
当我们在音乐会或夜店等喧闹场所中应该戴上耳塞,也许站在前面的扬声器旁很有趣,但长远来看这无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所有暴露在噪音环境里带来的恶果,都会在我们整个生命过程中逐渐累积。
听觉是连接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的感官。照顾好我们的听力是维系亲密关系、保持总体健康、获得幸福的关键。成年早期就应加强听力保护,这对避免年长后的听力损失至关重要,愿我们都能保护好我们的听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