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源性头痛

曹操是历史上有名的“偏头痛患者”,很多史书中都有记载,“太祖苦头风”。头风是中医诊断,转换成西医诊断就是偏头痛。虽然说是“偏头痛”,实际上也有发作时两侧、全部头痛的情况。曹操头痛发作时“心乱目眩”,并且一生被其所扰,华佗用针灸来缓解曹操的头痛症状,却不能彻底根除。曹操认为华佗“养病自重”,不肯为自己医除病根。(华)佗死后,太祖(曹操)头风未除。太祖(曹操)曰:“(华)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其实,曹老板真是冤枉了华佗!

按照种种分析,曹操患的很有可能是“颈源性头痛”,这种病症状在头,病因却是颈部神经受刺激。

颈源性头痛——头痛为什么与颈部有关?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headache,CEH)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颈源性头痛的概念由美国一位医生在年提出,经过近10年的争论和研究,最终在年得到国际头痛学会的认可。

头痛为什么与颈部有关?

头部的神经大都来自颈部。神经从脊髓发出后向上行走到达头部,途中要经过很多骨头缝隙和肌肉。如果脖子的肌肉或骨头发生病变,如颈椎退变、脖子肌肉外伤等,路过此地的神经就会受到影响,发生异常变化,而这些异常变化就会导致头痛。流行病学特点年龄与颈源性头痛的关系还不够明确,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年龄多在20-60岁,但年幼者也不多见,我们遇到的年龄最小的患者仅6岁。本病以女性多见。诊断标准现如今,国际CEH研究组确定CEH的诊断标准为:1.单侧头痛;2.头颈部活动受限制;3.颈部非常规体位时疼痛加重;4.负重后疼痛加重;5.疼痛发生在同一侧肩臂部,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诊断性麻醉阻滞是CEH诊断标准之一。颈源性疼痛从局部入手一般与神经、关节、肌肉这三个因素息息相关。人体感受到疼痛,最终是以神经为媒介,因此,这篇文章里会跟大家重点介绍下头痛相关的神经。

颈源性头痛神经角度

根据神经的分布位置由内向外分别是第三枕神经、枕大神经、枕下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第三枕神经神经走行:起自C2、3后支,从C2、3椎间孔处发出,向后绕过C2、3关节下方的骨纤维管至横突间肌后内侧;然后向后上方走行至头半棘肌,在枢椎棘突水平面穿过头半棘肌或斜方肌,在其浅面竖直向上走行;皮肤分布:项区上部的皮肤;损伤症状:起自枕部并向头顶放散至前额的单侧头痛。枕大神经神经走行:C2神经后支为所有后支中最粗大者,内侧支称枕大神经,枕大神经走行穿过枕下三角,头半棘肌,上斜方肌;皮肤分布:枕、项部皮肤,有时分布区可达冠状缝;损伤症状:头痛、头皮紧箍感、感觉障碍,有时可达眼眶上缘。枕下神经神经走行:起自于第一颈神经的后支,C1的后支在枕骨和C1之间,枕下神经走行与椎动脉平行;损伤症状:枕下部疼痛、枕下部感觉过敏或麻木感、头晕与头脑不清。枕小神经神经走行:起自于C2、3,沿胸锁乳突肌后缘走向后上方,至胸锁突肌止点的后侧穿深筋膜达皮下,分布于耳廓上部和枕外侧皮肤;损伤症状:枕后外侧痛。耳大神经神经走行:起自于C2、3,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垂直向上行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分布于耳廓下部前、后面、腮腺表面和下颌角部的皮肤;损伤症状:耳大神经损伤后,其分布区有感觉障碍,有时也可发生神经痛,偏头痛。当上述五根神经被肌肉卡压时,会出现神经支配皮肤感觉区域出现疼痛。

颈源性头痛关节角度

这五根神经大多从C1-C4椎体间穿出,因此当C1-C4椎体出现关节错位时,会造成它们参与构成的神经出现问题,从而引起支配的皮肤感觉区域出现疼痛。

颈源性头痛肌肉角度

肌肉损伤引起的疼痛主要分为肌腹痛,肌腱痛和牵涉痛,因此当附着在枕骨区域的肌肉出现损伤的时候也会引起头痛。附着在枕骨上的肌肉一共有八块:头上斜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上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长肌、头半棘肌。

颈源性头痛治疗思路

研究表明,保守治疗是颈源性头痛的首选治疗方式,物理治疗和手法治疗在临床上对颈源性头痛证实有效,这里将为大家介绍不同原因造成的颈源性头痛的不同治疗思路。肌肉卡压神经如果是由于肌肉卡压神经引起的头痛,我们应该找到神经卡压点,进行相应的松解。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颈源性头痛的相关神经,下面为大家介绍这些神经常见的卡压点。

1.第三枕神经常见卡压点--C3椎间孔、枕下肌群、头半棘肌、上斜方肌

2.枕大神经常见的卡压点--C2椎间孔、枕下三角、头半棘肌、上斜方肌

3.枕下神经常见的卡压点--C1椎间孔(寰枕关节)、枕下三角

4.枕小神经常见的卡压点--胸锁乳突肌

5.耳大神经常见的卡压点--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

关节错位

如果是由于关节错位引起的头痛,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判断是哪一个神经节段的问题,进一步触诊判断是哪几个关节节段的问题。关节整复手法相对而言风险性较高,建议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在这里不详细介绍。肌肉损伤如果是由于肌肉损伤引起的头痛,应该根据头痛的位置初步判断具体是由于哪一块肌肉损伤引起的,松解相应的肌肉就可以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

颈源性头痛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睡眠体位和工作姿势人每天有6~9个小时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因此选择合适睡眠姿势是十分重要的。合适的枕头,能够保证头颈部在睡眠中能够维持在适当的位置,对于预防颈椎和颈部肌肉劳损类的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工作中应该保证能够变换姿势,避免维持同一姿势持续过久,在工作间隙适当放松颈部。自我保护预防头颈部外伤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合理预防和规避头颈部的外伤。例如在乘车和飞机时,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可以减少头颈部创伤的发生,降低损伤的程度。及时治疗头颈部急性损伤在头颈部的急损伤期,应该注意保持卧床休息,采用颈托等用具进行颈部制动保护,使受伤的颈椎和肌肉创伤反应减至最低程度。避免过度脑力劳动和长期精神紧张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预防颈源性头痛有很大的帮助。过度的脑力劳动和长期的精神紧张是颈源性头痛的重要诱因,因此在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其发生。

弹性模量推拿由全国知名骨科教授任玉琛独创。以人体解剖为基础,利用力学原理,采用螺旋式、弹性向量技巧,将动能转换成弹性势能,可有效的分离粘连、钙化的软组织,降低肌肉、韧带等组织结构的张力,甚至产生负压,有利于突出物还纳,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缓解疼痛。对于颈椎腰椎曲度的改变(变直、后凸、侧凸、转位),可减轻椎管内压力,恢复脊柱曲度。切实有效的治疗各型颈椎病、腰椎病及其他骨关节病,填补了强直性脊柱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空白。

“弹性模量推拿手法”秉承服务于民,造福社会的理念,肩负着推动进步、繁荣、改变推拿疗法历史格局的重任。三十多年临床实践证明,该疗法具有极广泛的社会性、实用性,加之其疗效卓异,普世价值不可估量。

实践证明,该手法进步性表现在:一是对强直性脊柱炎作用显著,Ⅰ、Ⅱ期能恢复正常,Ⅲ期钙化期也有较好的改善;二是对脊髓型颈椎病有理想的效果;三是对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有明显的作用,甚至完全康复。对脊髓挫伤和挫裂伤作用显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rq.com/ekcszl/10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