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掐耳朵能治病

如果说掐掐耳朵就能预防和治疗很多疾病,您大可不必诧异。这说的就是中医耳穴疗法,它与针灸、拔罐、刮痧一样,是一种绿色保健方式。刺激耳穴通经络临床通常所指的人体全身腧穴共有个,其中,耳朵上就有余个。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耳穴的分布就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腹部及主躯干在中间。如此,耳垂对应着的头面部,与上肢对应的穴位在耳舟(耳轮里面凹陷的部位),与躯干下肢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耳朵最外部弯折的部分),与内脏对应的穴位在耳甲(耳孔上面稍平坦区),其中,消化系统的对应穴则环绕耳轮脚顺序排列。利用耳穴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到明代已经出版了耳穴图谱。中医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正是因为耳朵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耳穴,成为全身器官组织特有的反射区,所以,刺激耳穴,可疏通经气,调节脏腑功能,使五脏精气充盛,经络气血畅达。如果坚持每天给耳朵按摩,也就相当于给全身经络做按摩,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观耳知疾病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同样的,通过望、触、压、电四法观察耳廓情况,就可以帮助诊断疾病。非专业人士可以学习其中的望诊法和触诊法加以应用,即通过肉眼观察和手触摸的方法发现耳廓皮肤上出现的色泽和形态改变、血管变化、丘疹、脱屑等“阳性反应物”等,并依据其所在耳穴对疾病作出诊断。变色红色反应:有鲜红、淡红、暗红之分,鲜红色常见于急症、痛症;淡红、暗红色常见于疾病的恢复期或病史较长的慢性疾患。白色反应:可发现片状不规则的白色隆起,光泽发亮、片状苍白或中央呈点片状白色,边缘红晕。白色反应多见于慢性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区呈现片状不规则白色反应;腹胀、腹水在腹胀区或腹水点见白色反应;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时,胃区呈片状白色中间点状或不规则红晕。暗灰色:多见于陈旧疾病和肿瘤。深褐色反应:多见于慢性病变,病愈后在相应的耳穴上呈现色素沉着,如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在乳腺区可见深褐色反应。变形耳垂:触摸有无片状隆起增厚,如牙周炎可在上、下颌处触摸到片状隆起质软物。耳舟:若在耳舟起始部触及条片状增厚,多为肩背肌纤维炎。耳轮:易摸到软骨增生,软组织呈片状隆起,常提示相应部位的骨性病变或软组织损伤,如颈椎病在颈椎穴可触及结节状或珠状、条段状物。耳甲腔:可用于触摸内脏病变。阳性反应多为隆起,如肝肿大时在肝穴位可触及结节状隆起,边缘清晰;脂肪肝时在肝穴位可触到片状隆起,质软似海绵状;胃炎时在胃穴位有片状隆起或条索。常用耳穴治疗法耳穴的临床治疗手段非常有特色,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是耳压法(指压法和物压法)、毫针法和刺血法。耳朵上的穴位众多,一般人自己找并不容易,但是通过摩、捏、擦等简单的按摩手法来刺激耳朵,依旧可以达到保健和改善病痛的目的。头痛/胃病/腹泻

1.用两手掌心依次按摩耳廓腹背两侧,至耳廓充血发热为止。

2.两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夹住耳朵,从耳尖开始搓摩,沿着外耳轮上下来回按摩至耳轮充血发热为止。

3.用两手由轻到重提捏耳垂3~5分钟。

牙痛/感冒

1.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耳尖。

2.右手向下牵拉右耳垂。

3.然后换边进行,各重复数十次。

面部麻痹/急性耳鸣

1.两脚向前平坐,食指和中指夹住耳朵,上下摩擦80次。

2.按耳道口,将两手心横向掩紧同侧耳孔,稍用力一压一松地反复按压30~50次。

3.插耳,双手食指插入耳孔,以感到舒服的力量插入,过两三秒后拔出两指;重复36次,一天做2~3次。

神志病如果平时心中感到不畅,觉得压抑,可以自己多按神门,心区,皮质下区(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进行缓解。对于失眠症,则可以用食指和拇指分别揉按耳甲区中央的心区,神门区及对耳屏下端的皮质下区。当然,耳穴疗法也有禁忌证,比如严重的心脏病者就不宜使用,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用耳针;外耳有病变,如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情况暂不宜使用耳针;孕妇慎用,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忌用。

(半夏)









































北京市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成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rq.com/ekcshl/3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