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纪念日学习菩萨精神消除违缘福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农历三月初三,恭迎弥勒菩萨坐化日!

生活中,有的人做起事来顺风顺水,而有的人总是遇到阻碍,就算成功了也很艰难,这就是福报深浅的表现。佛曰:“具有福德者,亦成诸所愿”。一个人的福报越大,心愿越容易达成,然而福报也不全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你后天去修持,因果循环,种善因得善果。

弥勒佛是释尊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世尊,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佛以超世间的忍辱大行于世,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

今日,我们一起顶礼佛力无边的欢喜弥勒佛,共同学习弥勒佛给众生赐予的三大任务。愿诸位皆得弥勒佛的慈悲加持,从此霉运散尽、诸事顺意、财源滚滚!

一修菩提心,助你霉运散尽

用菩提之心看待世间一切,助大家点亮智慧明灯,勘破无明,开阔视野,让我们心怀善念面对世界,以包容心和谐自他,以菩提心回报大众,以结缘心成就事业。

二行善布施,助你增福增寿

有大福报的人一般都是舍己为人,做大贡献的人。诸位尽自己所能去做善事好事,行善布施,诸佛自然感应得到,都会加持庇佑,因为乐善好施的人都有慈悲之心。

三修富贵心,助你财运亨通

拥有富贵心的人内心有着这个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真正心怀慈悲的人,财运、福报都会紧紧跟随在他左右,诸佛也都会加持庇护!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碍;

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善缘。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弥勒佛的法像特征──现今世界上的弥勒佛像,以弥勒佛转世为布袋和尚的法像最为普遍,他那笑容满面、长长耳垂、圆圆大肚、袒胸露腹、手持布袋、憨厚蠢笨的容态,人人见了都欢喜,故一般人通称弥勒佛为笑佛、欢喜佛;人们也将弥勒佛视为是幸运的象征,所以又称其为幸运佛。

笑容满面──弥勒佛的笑容,充满了无尽的慈爱,无论男女、老少,不分国籍、信仰,人人只要一看到 弥勒佛的笑容,人人自然就跟著笑了!人人皆大欢喜!

长长耳垂──弥勒佛的慈爱无限,慈耳善听善解一切言语,纵使人家骂来也不生气。

圆圆大肚──弥勒佛的慈心无量,大肚能容天下一切事,无论智、愚、贤、不肖,弥勒佛都慈心宽容,不执著分别。

袒胸露腹──代表弥勒佛的赤子心怀,真诚无欺、平等不二。

弥勒布袋──代表 弥勒佛的大慈大爱与妙法无边,布袋能装天地间一切至宝,能带给世人幸福光明,亦能解决一切污秽髒乱。

看似蠢笨──表面看似蠢笨,其实是 弥勒佛无尽的大慈大爱与大智大慧,因为蠢笨是化解一切争斗、计较、分别、忌妒的无上妙法,大智若愚,大慈更是若愚至极!事实上, 弥勒佛是以无分无别、无争无求、尽心尽力助人成功却不图回报的大慈,巧妙地化解现今人类好争好斗的缺点,并且导引人人展现本有的光明良心,助人间净土、大自然乐园早日实现!

弥勒圣诞的故事》

弥勒故事:上生兜率天

弥勒故事:下生成佛记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年3月26日,农历三月初三,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坐化纪念日。布袋和尚以其笑口常开的形象、最本然的真性,深得万千有情众生的喜爱。

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

杭州灵隐飞来峰一尊大肚弥勒菩萨坐在一群罗汉像当中,袒胸露腹喜笑颜开,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肚弥勒佛。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奉化雪窦寺弥勒大佛

布袋和尚简介

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有位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号长汀子,经常露腹,笑口常开,手执布袋,禅机幽默,被人称为“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身体胖胖的,肚子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据《释氏稽古略》记载,后梁贞明二年三月三日契此和尚坐化。示灭之前,在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上说一首偈子: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南宋梁楷《布袋和尚图》

绢本设色纵31.3厘米、横24.5厘米

民间相传他是弥勒菩萨化身,大概也与这首偈颂有关。契此和尚坐化之后,有人在其他地方看到他,依然背着布袋行走。中国汉传寺院天王殿中往往会有大肚弥勒造像,即因契此和尚形象而来。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疆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布袋和尚偈句

佛弟子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

弥勒菩萨以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为一生补处菩萨,生于兜率天内院。之后因缘成熟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绍释迦如来之佛位,到那时,娑婆世界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以三会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弥勒菩萨信仰大约在宋朝时形成。弥勒菩萨不仅出现在各大寺院丛林中,特别是在山门前,笑容可掬,而且很多家庭、单位也供养这位菩萨。即便是心情郁闷、满腹忧虑的人,见到笑呵呵的弥勒菩萨,也会放下烦恼,满心欢喜。弥勒菩萨受到世人的敬重和供奉,与其身上所具备的几种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学习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

“能忍最胜寂灭法”。忍辱是六度之一,更是消除“三毒”的殊胜法门。唯有忍辱,才能化解矛盾;唯有忍辱,才能息灭妄念。

在佛教典籍中,多次提到弥勒菩萨外出行脚、化缘,也经常受到别人的冷眼、嘲讽与谩骂。他曾作《忍辱偈》:“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他也省力气,我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这知消息,何愁道不了。”这首偈子,真实生动地反映出了弥勒菩萨的忍辱情怀。

有人骂他,他也笑着说“好”;有人打他,他也不反抗,自行睡倒;有人朝他吐唾沫,他也不去管它,任它自干。“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即是说,忍辱波罗蜜是成就道业、圆成佛果的“法宝”。弥勒菩萨的忍辱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敬重。在俗世的生活中,我们若能以忍辱接人待物,一定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人际关系,亦能提升自身的修养,助力于我们的修行与生活。

学习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便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便对着你哭。人生是一场充满崎岖与坎坷的旅行,伤心与痛苦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只有以乐观的态度应对,才能化解种种困顿。“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张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感染着后世众生。据史料记载,弥勒菩萨一直过着“一钵千家饭”、居无定所的生活。虽然漂泊不定,生活艰辛,还经常会招来世人的呵斥与白眼,但弥勒菩萨一直以乐观的心态来笑对世间,并给人们带去欢乐与笑语。

弥勒菩萨曾作《布袋偈》:“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作为一位出家人,他以天为盖、以地为席,四海为家,无牵无挂,只随身携带一只化缘用的布袋;又因他胸怀宽广,乐观豁达,无忧无虑,安贫乐道,才有“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的自在之境。这首偈子也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自信乐观,心宽体胖,才能熄灭心中的妄想与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学习弥勒菩萨的慈悲精神

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为“悲”。慈悲众生是诸佛菩萨共同的行愿。

弥勒菩萨的慈悲精神,体现在他对众生的宽容上。他曾作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即是在告诫众生,凡事不必较真儿、苛求,要学会宽容他人,宽以待人,宽人宽己。他还作有一偈:“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在这里,这个布袋就好比是我们宽容的品德,只要能学会宽容,就会无挂碍,就能得自在。

纵观弥勒菩萨的上述三大精神,无不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有积极的意义。学会忍辱,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学会乐观,才能转烦恼为菩提;学会慈悲,才能广结善缘、利人利己。

让我们一起祈愿,在新的一年为家人、为朋友,愿家人、朋友们家庭幸福美满,一团和气,人间变净土。阿弥陀佛。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

人的一生很短暂请做些对国家社会家庭有意义的事情~!!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rq.com/ekcshl/13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