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抓耳朵眼屎多睡觉一惊一乍he

抓耳朵、拍头、眼屎多、总使劲、睡不踏实……

宝宝这些表现,似乎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又让人觉得很不踏实。

小区大妈会执着地提醒你,肯定是缺钙。

家里人也疑心,该不会是什么病吧,别给耽误了。

快别瞎猜了!

今天,给你一颗“定心丸”,赶紧接好~

抓耳朵、拍头

你的宝宝有这些“暴力”动作吗?

用小手抓耳朵,使劲地揪自己的耳朵;或者摇头、拍头、撞头;有时甚至能把外耳道抓破。

妈妈一定很困惑,宝宝,你为什么对自己这么狠啊……

很多家长最先想到的是,会不会耳朵里面出了问题?

我们可以先从这个角度简单排查一下。

耳廓湿疹?

这个的关键是看耳廓上有没有湿疹。

如果湿疹明显,那么这就可能是宝宝揪耳朵的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请放心大胆地排除此项。

中耳炎?

中耳炎作为一种炎症反应,可能不会只造成耳部不适。

发热、哭闹、有液体从耳道中流出,甚至伴有一些异味。

如果宝宝没有发烧,也没有上述的其他症状,那么基本也可以排除中耳炎了。

还有些家长担心缺钙、缺乏微量元素。其实都不是。

宝宝抓耳朵、拍头的现象,更多的可能性是非疾病原因,主要就是:忽然发现耳朵真好玩,以及内耳发育尚不成熟。

耳朵真好玩

宝宝总是喜欢挥舞双手,耳朵是比较容易碰到的部位。

当宝宝忽然间发现自己的身体还有这样一个“玩具”,就会想要试图去“玩”一下。

在家长看来,就形成了“总是揪耳朵”的现象。

内耳发育不成熟

宝宝总爱抓耳朵,更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出在“内耳”。

内耳负责掌握人体的平衡。内耳发育不成熟,会使人感到耳朵不适。

表现在大多数健康婴儿身上,就是揪耳朵、抓耳朵、摇头、拍头等。

有些宝宝还会拒绝坐汽车安全座椅,坐车时易哭闹,甚至出现呕吐、晕车等问题。

那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善这些问题吗?

建议家长,除了耐心等待宝宝自身的发育外,可以带着宝宝去玩一玩转椅、秋千。这些活动都可帮助婴儿促进双侧内耳发育成熟和平衡。

长眼屎

宝宝总是长眼屎、眼屎多、眼屎黄,可能很多人会告诉你,这是“上火”,要多喝水。

其实,婴儿有眼屎,特别是仅在一侧眼睛有眼屎时,往往并不是“上火”,而是鼻泪管通畅不良所导致的。

如图所示,大家可以看一下鼻泪管的位置

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明白两个概念,什么是鼻泪管,什么是鼻泪管不通。

鼻泪管。

鼻泪管是眼泪的排泄通道。

它开口于眼内角,通往鼻内。

我们的眼泪在眼内产生,却是通过鼻泪管在鼻内吸收的。

鼻泪管不通。

婴儿尚在发育阶段,多数存在一侧或双侧鼻泪管不通。

导致正常产生的眼泪无法通过同侧鼻泪管全部引流入鼻部吸收。

由于鼻泪管不通,滞留于眼部的眼泪,随水分蒸发形成黏性分泌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眼屎”。

宝宝有眼屎,如何处理呢?

家长可以用干净的棉巾,沾清水或生理盐水,给宝宝轻轻擦拭,同时按摩眼内眦下部鼻泪管开口处,会有一定的效果。

鼻泪管不通的宝宝,随着月龄的增长,大部分症状会逐渐缓解,6月龄后症状逐渐消失。

如果经过按摩效果不明显,或症状逐渐加重,可以咨询眼科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干预。

注意:

不要随意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等,那样可能会产生局部耐药细菌,反而造成难治的感染。

另外,如果宝宝眼部分泌物是黄绿色的,而且结膜发红,那么可能是有感染了,需要尽快寻求眼科医生的帮助。

总使劲

总是嗯唧嗯唧、使劲抻胳膊伸腿、脸憋得通红扭来扭去,这些情况一般发生在小月龄的宝宝身上,应该首先怀疑婴儿肠绞痛。

肠绞痛不是病,而是婴儿发育中的常见现象。

宝宝会表现出不明原因的哭闹、睡眠不安、总使劲、排气多、吐奶等情况,在排气或排便后,情况会有短时间的好转。

肠绞痛的原因主要与婴儿肠道发育尚不成熟有关,一般宝宝4-6月龄后,不适的表现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家长要耐心等待。

除了等待宝宝自然度过这个发育阶段,还有哪些方法能帮助缓解这些不适呢?

家长可以顺时针揉揉宝宝腹部,以缓解胀气;

在家长看护下,根据宝宝的接受程度,鼓励宝宝尽量多趴着;

医生有时候会建议服用西甲硅油来缓解肠绞痛;

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回避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观察宝宝症状和自己进食的特定食物有无关系,必要时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回避牛奶、鸡蛋、海鲜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配方粉喂养的宝宝,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尝试换成适度水解配方粉。

如果有问题要咨询儿科医生哦。

对待发育中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要过于焦虑,因为不良情绪是会“传染”的。

宝宝感觉到你的焦虑,也会增加不安全感和不适感。

睡觉一惊一乍

宝宝睡觉时,常常会出现“一惊一乍”的现象:

明明看起来睡得很好,突然小手就向上举起,很快又缩回去,有时胳膊腿还会抽动。

这是怎么了?

家里人可能会说,是不是缺钙了,是不是“吓着”了。

其实啊,跟这些还真没什么关系,这是“惊跳反射”。

这是一种生理反射。这种全身动作,在宝宝仰卧着的时候看得最清楚。

当出现突如其来的刺激,比如突如其来的响声,或把宝宝放进小床里的那一瞬间,都是可以引起惊跳反射的。

这种惊跳反射都会在宝宝出生后的3-5个月内消失。不过,要是长期没有消失的话,家长这个时候才需要引起警惕,带宝宝看一下儿科医生。

看了上面的内容,你是不是可以松一口气了。

其实很多看似奇怪的表现,都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希望大家了解这些之后,可以放下焦虑,淡定养娃。

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编说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有太多我们一时间解释不清、不太确定的事情发生。

比如今天讲的抓耳朵啦,指甲长白斑啦,还有之前讲过的枕秃啦,肋缘外翻啦……

每当这时,“缺钙”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很多家长寄希望于,钙一补上,问题马上就会解决。

其实,怎么可能呢~

发育进程中的问题,慢慢就会解决,我们需要的是一份静待花开的耐心,而耐心背后,是科学的养育知识给我们的信任和信念。

希望你也放下焦虑,淡定养娃。

你为宝宝哪些“奇怪的表现”焦虑过?留言说说吧。

别忘了先点??啊~

你可能还想看

吐奶|干奶|断奶丨夜奶丨厌奶

维生素D丨鱼肝油丨DHA丨尿布疹丨湿疹

产后抑郁丨辅食添加丨职场妈妈|产后脱发|精选

赞赏

长按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rq.com/edcsys/9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