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丹医生
全力救治现奇迹真情唤醒“睡美人”
医院重症医学科刘凤丹
8月13日凌晨,因我院在对住院患者例行核酸检测筛查中,发现一例新冠肺炎阳性患者,当时的我还在睡梦中,突然接到科主任陈培莉的电话,考虑到我的孩子还未满周岁,需要妈妈的照顾,让我居家休息…挂了电话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站在窗边望向不远处的医院,想到了科室还有自己的同事在坚守,还有病人等待着我救治。好在一周前已经将孩子送往了老家,由父母照看,立即告知主任自身情况让主任放心,自己可以随时回科。
随后,我简单地收拾了日常用品,医院。医院大门已经被封禁,顿时感到五味杂陈,想到这所百年老院,年抗医院停止治病救人,年非典也未让我们停下脚步,去年的新冠疫情也未让我们停摆,而今却按下了暂停键!
门前的警察仔细询问后说:“医院只进不出,你考虑清楚了吗?”我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已准备好了!”
我所在的科室是重症医学科,每天面对的都是危重症患者,这些患者每时每刻都需要医护人员在旁进行生命监测、治疗和护理。我的一名患者是个13岁的少女子涵(化名)。因从4层楼的高处坠落,致多发损伤收治我科。
8月9日,刚入重症医学科的子涵神志昏迷,气管插管内吸氧,呼吸急促,满脸淤青,右耳可见鲜血流出。完善相关检查后,确定诊断为颅内损伤、多发肋骨骨折、液气胸、创伤性湿肺、肝破裂出血、锁骨骨折、胸骨骨折、骨盆骨折。立即开通绿色通道手术治疗,由普外科蔡锋副主任医师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可见腹盆腔内有血性液体约ml,见肝脏右后叶破裂,破裂创口较大,有血液不断溢出;立即行肝破裂修补术手术治疗,胸外科李博医师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耳鼻喉孔秋艳医师给予行耳廓成形术。术后返回我科,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抑酸、保肝、脱水降颅压、脑保护、输血、补液等多脏器功能保护治疗。由于肺挫伤重,呼吸状态差,术后小子涵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肝功能差,肾挫伤所致持续血尿,昏迷,多处骨折虽无紧急手术指证,但仍然需要严密的病情监测和药物治疗。
孩子重伤在床,最担心的是孩子的父母。孩子母亲日日以泪洗面,已经病倒在当地住院;医院,不愿离开监护室门口半步。但13日以后,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医院在隔离点集中隔离。子涵医院守护着孩子,哪怕远远的看着都可以。王淑敏护士长看到焦急的子涵爸爸,能深切理解父母的心情,“你们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一定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孩子的,请你们放心!”
在陈培莉主任、杨林副主任及刘慧丽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子涵的病情逐渐稳定,脱机成功,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呼叫可睁眼,四肢可自主活动,复查各项指标基本逐渐恢复正常范围。但因脑挫伤较重,子涵仍遗留有意识障碍,为了帮助子涵的意识恢复,除了脑保护、促醒药物外,我每天坚持给小子涵聊天,并让其家人每天视频,耐心与其交流,希望能够尽早唤醒她。20多天的努力下,子涵慢慢的有了肢体活动、慢慢的能听懂我的话。今天上午,我再让她给妈妈视频的时候,教她喊妈妈,子涵竟然真的发出了含混的“妈妈”的声音。那一刻,我和手机对面的子涵妈妈都喜极而泣。
虽然,疫情封控下的医院停止了接诊,但是,各重症医学科的坚守,医院里感人的医患故事和奇迹仍然在书写。医院院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坚守和忘我工作,医院医院最最困难的时期;越是至暗时刻,越见人性光芒,这次的疫情,让我看到了光芒,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医院舍小我取大义的担当。经此一难,也许,更多人会看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从建院到现在,历经百年而不衰,那就是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
生生不息,祝福我们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