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来时路医者仁心勇担当
一例耳廓巨大瘢痕疙瘩切除手术
医生陈谊辉的援非日记
这里有广袤平坦的土地和宽阔浑浊的尼罗河
雨季以来草木繁荣
空气清新湿润
湛蓝的天空
但这里
街道坑洼不平,污水横流,蝇虫肆虐
经济落后
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雨季带来绿草盈盈,也带来高温湿热
也经常停电、停水和停网
这就是我们深爱的土地——苏丹
8月25日,当我结束繁忙的门诊工作准备返回驻地时,苏丹护士突然叫住我,说来了一个特殊患者。
患者娜萨沙,女性,38岁,20余年前因打耳孔后左耳廓下部出现包块,轻微痒痛,包块逐渐增大并影响外观,曾在当地多次手术,但病情反复,近10年因经济困难及病情控制不佳而未再手术,目前耳廓包块已增大下垂至锁骨,严重影响外观及生活,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医院寻求中国医生帮助。但是患者因为贫穷,无法负担手术费。虽然我听不懂她说什么,但看着患者期盼的眼神,我明白她的渴望。
尽管手术器械不齐全也不配套,手术无法全麻且只能在小手术室进行,但医生的职责使我决定完成这台左耳廓巨大瘢痕疙瘩切除术!
手术中
耳廓瘢痕疙瘩是瘢痕疙瘩的一种类型。瘢痕疙瘩可生长在身体任何部位,多由患者身体原因所致,由于受伤后,组织愈合方式与其他人不同,在愈合后组织继续生长,进而产生多余组织,称之为瘢痕疙瘩。耳廓瘢痕疙瘩是耳廓皮肤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如扎耳洞或外伤后,愈合过程中过度增生,造成组织肉芽突出体表。该病人扎耳洞后长出瘢痕疙瘩,虽经反复手术,但反复发作,近10年又未做任何治疗,左耳瘢痕疙瘩持续增大。经查体见左耳廓瘢痕疙瘩始于整个耳廓下半部,广基,巨大,所累及耳廓部分根本见不到正常结构,像几个红薯挂在耳廓上,最长外径大于15cm,下缘达锁骨高度,质地坚硬,表面皮肤菲薄,部分糜烂。由于肿物坚硬,皮肤菲薄,剔除纤维组织修整皮瓣非常艰难,因为手术室无空调和风扇,异常闷热,汗水连防护服都浸透了,眼睛也时不时被汗水蛰得睁不开,局麻下患者不停的变换体位,干扰手术,除了手术操作还要时不时安慰患者,外科尚亚飞主任路过见状主动上台帮忙,才加快了手术进程。手术历时约4个小时,结束时发现我们佩戴的N95口罩已被汗水完全浸透,术后病人轻松的走过来,微笑着向我致谢。为了防止患者病情再次复发,我还专门去县城药房购买曲安耐德,可惜没找到,只能继续寻找。
阿布欧舍是真正的苏丹乡村,这里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医院环境、粗糙简陋检查仪器、差到离谱的卫生条件、贫乏的医疗资源......这重重的困难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克服。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顶着疫情风险,逆流前行,尽管生活和工作条件艰苦,但是支援苏丹,为病人看病、为当地百姓排忧解难不能停。我们甘忍远离亲人之苦,甘冒殒命之险,跨越海洋,为的就是守一方热土,护一方平安。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能站在援助非洲医疗队的队伍中,何其有幸。回首来时路,风雨踏征途。展望新征程,我们继续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喜欢我!就给我个“在看”吧~
图文来源:科研科陈谊辉
稿件编辑:宣传科熊英
稿件审核:辛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