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姚清林
在整个华西经营本部,四川区的历史最悠久,自年成立至今已超过10年。在业务上,四川区也是整个华西的重中之重,目前四川区的业务量占整个华西业务量的四成左右。在其他方面,不论是管辖范围、网点数量、用工规模,还是资源投入,四川区在华西都拔得头筹。作为经营本部所在地,可以说四川区是华西的“首善之区”。
但“首善之区”也并不是那么好当的。广袤的辖区幅度、巨大的员工规模、迅速增加的网点数量……这些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为管理者带来的管控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全网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业务增长与内部管控上取得精妙的平衡,是对地区管理者的一个巨大考验。
经过两年的冲突与磨合,四川区整体上的市场开发意识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业务增长的潜力也日渐凸显;在内部管理上,随着各种问题的暴露与整改,也日渐摸索到了一套应对之道。未来的四川区,或许能在各方面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华西“首善”;而眼下,他们正在这条道路上稳健前行。
弥补历史欠账
四川区虽然是成立超过10年的老区,但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加上集团对整个西部地区的定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四川区的资源投入及各方面的建设都严重不足,历史欠账不少。
资料显示,截至年底,四川区只有5个分部、49个点部。年下半年开始集团推进了市场化战略转型,同时展开大规模县级城市网络扩张,四川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到今年10月底,四川区共有64个分部、个点部,比一年前翻了一番;此外,还建立了7个特服分部。三级中转场方面,年四川区只有2个三级中转场(拉萨中转场、绵阳中转场),年四川区新设立7个三级中转场,截至目前共有12个三级中转场。
在乡镇代理方面,四川区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区域代理点达到个。截止到今年10月底,四川区(不含西藏)县级覆盖率达到76%,地级市覆盖率达到90.5%(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甘孜、阿坝两个民族自治州尚未开通)。在西藏,拉萨分部也进行了拆分,两个分部分别代管林芝和日喀则两个城市。
这样的扩张速度,在以往的年份是不可想象的。用四川区副总经理马立军的话来说,就是“这一年干的事跟过去十年干的事差不多!”
经过一年多的快速发展,四川区的规模已经大大扩张。截止到双11高峰期前,四川区用工规模接近万人大关(共计人,其中包含门店人,非全人),业务量占华西经营本部四成以上,在全网排第十三位。
对于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和人员投入,马立军认为这是在弥补历史欠账。“长期以来华西被定位为全网的业务支撑区,资源投入相对匮乏。”例如,四川省二级城市虽然大部分都开了,但很多都只是一个点部,一个分部管几个地级市的情况比较普遍。“既然要进行战略转型,要抢业务,并且承接总部的新业务也比较多,那就必须舍得资源投入。只有把基础工作做好,才能拉动业务的提升,并且更好地支撑成熟地区的业务开发。”
四川区总经理马立军
“首善”难“善”
作为华西经营本部所在地,四川区不论是网点、人员还是业务规模在华西都首屈一指,称得上是“首善之区”。但是“首善”好听不好做,盘子大了压力也大。
首先是管理幅度过大。目前,四川区是全网仅有的两个管辖两个省的业务区之一,并且其管辖的西藏面积居全国第二,四川面积居全国第五,管辖范围之广袤全网无出其右。地区召开会议,西藏以及省内西昌、攀枝花等地的分部经理都要坐飞机前来。马立军笑称:“我们开个分部经理会议比华东、华南召开区总会议都难!”管辖范围过大,给四川区的管理、培训等都带来极大的难度。
其次,随着网点和人员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原本管理基础就比较薄弱的四川区雪上加霜。人员匮乏、招工难、新任基层管理者缺少经验等问题接踵而至。
再者,四川人生性较为懒散,尤其麻将盛行,不少员工有此嗜好,“作为生活的兴趣本身没什么,可是一旦演变成赌博就非常麻烦。”马立军说,一线员工本身经济能力有限,如果陷入赌博泥潭,就很容易出现经济问题。
在加强质量管控和内部管理方面,四川区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进行数据分级别监控、考核:目前四川区已有业务网点、落地配、伙伴计划、区域代理、门店等多种运营方式和团队,对于质量数据监控将根据对象的不同,结合其多样化的运营模式、区域类型、人员结构等,单独设置健康KPI,形成专项的数据分析、通报,实现对问题点的精细化管理。
二、内外部质量分层监控:内部质量以常规安全、服务、操作、时效四大类问题作为内部数据进行监控输出,推动自我完善;将客户感知作为衡量内部质量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客户感知由外部客户投诉率以及满意度短信测评进行数据量化体现。
三、优化培训体系、夯实技能基础:大量的新员工入职,如果缺乏一套详尽且可操作性强的培训制度,必然会对现有的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冲击。为此,四川区营运部在原有培训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大量优质的公开课,普遍提升员工基础技能;其次是针对差异化服务团队,定制专项培训及考核机制。
对于出现的问题,马立军认为民风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更主要是管理不到位。“作为管理者,应该把员工领到正路上,否则就是管理者的失职。”他认为,现在的工作就是要进行拨乱反正,把内部管理的基础打牢,“虽然不能马上变好,但长期坚持,日积月累就会看到好的变化。”
由于幅员辽阔,四川区建立了三级培训体系,减轻培训成本,提升培训效率。图为乐山培训基地正在进行培训。
从人才输入到输出之困
在华西经营本部成立之前,四川区曾经隶属于华中。那时候四川与华中各区相比并不突出,相反作为基础较差的西部地区还经常得到其他地区的人才支援。
但是,华西经营本部成立之后情况就变了。四川区一跃成为华西的“老大”,各方面都名列前茅,对于区域内更落后或者新成立的地区,反而要承担起人才输出的责任。这无疑给四川区的人才储备带来很大的压力。“虽然一下子成了华西的老大,但四川区的基础并没有一夜之间变得比原来更好。”马立军认为。
同时,随着网络扩张和业务的多元化,地区的人才储备远远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节奏。两种因素叠加,使得四川区用人压力一下子凸显。“一年之间,分部数量从30多个增加到60多个,点部数量也增加了一倍,加上对原有不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调整,可以说三分之二的基层管理人员需要补充。”说起四川区用人情况,马立军倍感压力。
为此,四川区人力资源部加大干部的储备、培养,力度空前。区人力资源高级经理刘吉香为记者介绍了以下数据:年四川区共招聘储备分部经理39人,其中外招20人,内聘19人,已上岗人数达到13人;全年针对储备分部经理共开展8期培养,参训人员包含储备人员(具备集团认可的储备资格)与后备人员(参加了华西三级培训体系的后备经理培养,其中包括已获得储备资格的人员和第二三梯队的后备人员),共计43人。在点部主管储备方面,通过外招、内聘两种途径共获取名储备点部主管,目标达成率.67%;针对储备点部主管共开展3期培养,培养人数合计人,合格人数人;开展3期点部主管任职资格认证,参加认证合计72人,其中64人认证达标。
刘吉香表示,为了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四川区还将未雨绸缪,未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
1、加强新员工的培训力度,保证每期培训的及时率和覆盖率,提升培训质量,加大对实操环节的力度及训练,每月对各培训片区和分部对及时率和覆盖率进行考核并通报;
2、开展短期人才计划,针对新上任的管理干部和代理负责人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让新任干部及早完成角色转变;
3、扩大人才选拔的途径,现从每期新员工中进行内部识别,并由专人进行跟进;
4、制定中长期人才计划,与招聘组沟通,扩大外部人才的引进,应多渠道进行,社招和校招应同步进行,并加快外招力度。
水果是四川省的特色产业,四川区从去年开始试水水果发运,取得良好效果。图为顺丰收派员在联想佳沃猕猴桃种植基地。
业务开发三部曲
四川区虽然是华西第一大业务区,目前日均收件10万票左右,日均收入多万元,但是不论与华东、华南等成熟地区相比,还是站在区内快递物流市场的角度来看,都还有不小的差距。据了解,顺丰在四川的市场占有率只有7-8%,这一比例无疑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为了挖掘业务增长潜力,四川区主要从团队搭建、扭转思路、结合地区实际进行产品创新等方面开展。
首先是搭建市场销售和新业务团队。
四川区代理市场销售副高级经理陶丹告诉记者,四川区市场占有率之所以较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公司定位的问题,只盯着传统市场,基本上没有任何市场推广,也没有销售团队。所以,要开发业务,首先就要建立起专业的销售和新业务团队。
李巧飞是四川区市场销售高级经理,同时也是新业务孵化部的负责人,去年从上海区调回四川区,担任市场销售部负责人。他介绍说,当时四川区市场销售只有10来个人,也没有进行分工,因此他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充实销售团队,“我到新业务部的时候,市场销售已经有58人,并且市场和销售团队进行分离,各司其职。”
除此之外,四川区还建立了一系列新业务团队,如四个大客户分部,分别负责电商、汽配、长虹等项目。负责长虹的大客户三分部包含了收派员、运作、客服、财务等各职能人员,方便与客户进行协调沟通,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四川区还计划建立人的保险配送团队,建立虚拟分部,承担区内的保单配送、代收货款以及其他特殊业务。
其次是转变员工思维,树立市场意识。
李巧飞刚从华东回来的时候,对于四川区服务质量较差、市场意识薄弱的状况印象深刻:“总部一位领导来四川开会,中午打电话要寄件,结果下午6点钟才来收。另外,不管是收派员还是经理、主管对区域的敏感度不够,看到商机比较迟钝,不能马上联想到业务开发。”
为了培养区内员工的市场意识,市场销售部要求分部经理关心了解业务情况,随时向区部汇报,并针对业务开发情况进行排名。“等他们件收少了,就主动要求组织培训了,只要有不懂的马上来找我们。”今年春节后培训多了,区部还对分部经理和点部主管进行业务知识抽查,并且在分解业务指标时下发方法、指引,逐渐引导分点部管理者进行业务开发。
为了增加业务,四川区在扭转思路、开拓思维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去年的中秋月饼销售,很多员工都有畏难情绪。地区和供应商谈判拿下优惠的价格,允许员工上浮价格销售,多卖的归自己,结果轻而易举就完成了指标。今年,四川区还打算将成都到各二级城市返程的空载率利用起来,发动司机开发货源并给他们一定的提成,营运司机对此都热情高涨。此外,四川区还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全区保价业务的提升,取得良好效果。
长虹是四川区开发的大客户,并成为华西经营本部第一家集团战略客户。
第三是结合优势产业创新产品和服务。
四川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在许多产业领域都有一定的优势,成为四川区开发的主要方向。
陶丹介绍,在传统B2B领域,将深挖成都的业务潜力,抓住总部经济、IT、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及早布局,为未来的增长打下基础。此外,在省内二级城市,主攻当地的工业园区,利用东部产业转移的机会,介入开发。
在B2C领域,近年来四川的电商发展比较快,成都市在天府新区建立了淘宝产业园,集中了一批电商。同时,各地市也依托当地的优势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如水果、鞋业等,四川区都与之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合作。
在客制化领域,四川区除了承接小米、奔驰等集团客户以外,还针对当地优势产业如家电、汽配、医药、白酒等进行开发,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与长虹集团的合作,经过努力,今年10月长虹成为华西区第一家集团战略客户。该项目现在每月收入万元左右,即将启动的郑州发货的B2B业务预计每月收入80万元,全年合计收入约0万元,并且未来的成长空间非常大。
四川区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尤其是各种水果品质非常好,如攀枝花的芒果、安岳的柠檬、蒲江的猕猴桃等。从去年开始,四川区试水水果发运,积累了一定经验,今年开始大规模推广。四川区市场销售部销售经理杨海军介绍:“这边不像华东,缺少大的水果电商,都是农户自己搞。”这种情况正好为顺丰的介入提供了契机。
“安岳卖柠檬的吴建新,攀枝花卖芒果的沈大川,都是当地的农民,原来都不会上网,也不知道什么是电商。我们当地的分部经理深入田间地头,找到他们,教他们上网开店设计网页和如何包装,形成了牢固的合作关系。”杨海军说,这些客户都处于创业阶段,需要扶持,我们对他们的帮助很大,这些客户付款也都很及时。
现在,攀枝花的农户也渐渐有了品牌意识,自己设计了漂亮的包装,还推出了“阳光米易”的品牌。同时,他们对于上顺丰优选和进嘿客店也非常感兴趣。
“去年还是小打小闹,今年就大规模开展来做。”陶丹认为,随着公司经验的增加和当地农户产业的做大,未来四川区在水果方面还大有可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