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引起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核心因素包括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等传统因素,以及器械的材质和器械使用的时间。1.三力作用: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作用下,皮肤长期受压,导致局部血流不畅和/或细胞形变,从而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致组织受损。(图片来源于网络)2.局部潮湿:潮湿环境下,皮肤防御功能降低,摩擦力增加,更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3.器械材质:研究显示,硬的/无弹性的器械,难以调整/固定/抬起/移除的器械会增加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在抗击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配戴的护目镜边缘接触面积较小、质地较硬,增加了局部组织压力。防护服透气性及活动性较差,易造成摩擦,增加皮肤潮湿度。增加了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风险。4.器械使用时间:研究显示,器械使用时间越长,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在此次疫情期间,大部分的医护人员持续使用防护用具时间较长,更易造成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图片来源于腾讯网健康时报)
怎么办?
(一)最新指南推荐年11月,全球三大权威机构——欧洲压疮咨询委员会(EuropeanPressureUlcerAdvisoryPanel,NPUAP)、美国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NationalPressureInjuryAdvisoryPanel,NPIAP)和泛太平洋地区压力性损伤联盟(PanPacificPressureInjuryAlliance),联合统一发布了最新的《版预防和治疗压力性损伤:快速参考指南》,其中第8项内容即为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最新指南推荐意见:(英文版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治疗指南)
(中文版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治疗指南)
(二)防护措施推荐根据最新的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治疗指南中的推荐意见,特制定以下防护措施,以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参考:1.正确评估(1)选择正确、合适的医疗器械:确保医疗器械型号正确,佩戴合适,以避免过度受压或固定不稳。(2)评估医疗器械下及周围皮肤:观察皮肤有无潮湿、发红或破损。2.局部减压(1)尽可能选择材质柔软、可塑、透气的器械。(2)在不影响医疗防护效果的前提下,对医疗器械进行适当的微移动,使局部压力重新分布。(3)利用新型减压泡沫敷料进行局部减压。3.避免皮肤过度潮湿(1)保持医疗器械下皮肤的清洁干燥和适度湿润。(2)利用皮肤液体保护膜保护皮肤,以防局部皮肤过度潮湿,比如赛肤润、3M皮肤保护膜等。4.改良器械与研发保护敷料(1)改进器械材质:选取柔软、可塑、透气的材质对现有器械进行改良,尤其是直接接触皮肤的部位。(2)增大器械与皮肤的接触面,减少局部压力。(3)个性化改良器械的大小与形状,使器械与使用者更贴合和匹配。(4)根据受压的部位,研发不同形状与材质的局部减压敷料。小结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由于防护用品的穿戴,医护人员易于产生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2.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易发于鼻部、脸颊部、耳后部、额部等。3.局部压力、潮湿、器械材质是造成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常见原因。4.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评估局部皮肤和器械、局部皮肤减压、避免皮肤过度潮湿、改良现有器械材质。
疫情肆虐,万千医护人员冲锋在前!
职业防护,华西伤口团队奋进不息!
让我们携手向前,抵御疫情,期待胜利的明天!
参考文献
[1]EuropeanPressureUlcerAdvisoryPanel,NationalPressureInjuryAdvisoryPanel,PanPacificPressureInjuryAllianc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PressureUlcers/Injuries:QuickReferenceGuide[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