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残疾预防日二听力言语残疾的预

1.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传至内耳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外耳、中耳传至内耳,另一条是通过振动颅骨传至内耳。当内耳感受到声压的变化时,可使内耳的耳蜗内液体流动,基底膜波动使毛细胞与盖膜磨擦,毛细胞兴奋,通过听神经可将此生物电变化传向听中枢产生听觉。

2.家长怎样观察0-3个月孩子的听力?

对0—3个月孩子主要通过观察听性反射,判断其听力。测听用具可选用木鱼、双音响筒(中频)、哨子(高频)或手鼓(低频)等音响玩具。因人耳对中频的声音最敏感,所以木鱼或双音响筒可作为首选。

测试房间要保持安静,给声时机最好选择在受试儿处于

浅睡眠状态,距测试耳约30-45cm处,突然给声(60dB以上),表现类型有:双臂突然向内屈曲,即惊跳反射;突然眼睑睁开,为觉醒反射;突然哭叫,为哭叫反射;测试前受试儿眼睑睁开给声时突然闭目,称为闭目反射,还有吸吮反射、呼吸反射等等。出现率最高的是惊跳反射。

3.遗传性耳聋有哪些临床特点?

遗传性耳聋多数为单纯听力障碍,部分伴有其他异常的综合征。单纯听力障碍包括单耳和双耳聋,CT显示主要是内耳结构发育异常。耳聋综合征除听力障碍外还合并其它约20种先天畸形,如伴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内眦外移、眼球或前额突出、上颌或下颌发育不全、并指、鸡胸、长头、腭裂、鹦鹉鼻、鼻根增宽、两眉联合、前额白发、颅骨畸形、肾病、运动失调、糖尿病、虹膜异色等。

4.常见的耳聋有哪几种?

(1)按发病时段分,耳聋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耳聋是指致病因素发生在母孕期,婴儿一降生即出现耳聋;后天性耳聋是指婴儿降生后,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耳聋。

(2)按病因分,耳聋可以分为遗传性耳聋、感染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和外伤性耳聋。

(3)按发病部位分,耳聋可以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

5.什么是传导性耳聋?如何预防?

传导性耳聋是指声音传入耳内的途径发生障碍而导致的耳聋。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外耳道、中耳及前庭窗、蜗窗,是耳科常见疾病。最常见的是中耳炎及外耳道阻塞性病变。

预防措施有:

(1)保持外耳道清洁,防止外耳道损伤,切忌用不洁火柴棍、牙签、发夹去挖耳,以免引起外耳道炎。

(2)感冒时通常伴有鼻子不通气,切忌用力擤鼻涕而使鼻腔内的鼻涕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擤鼻涕时摁住一个鼻孔轻轻擤出,滴用麻黄素类滴鼻药,使黏膜消肿、通气,易于排出分泌物。

(3)小月龄的婴儿要注意防止呛奶。

(4)游泳前可用浸有凡士林膏的棉花堵塞外耳道口,防止污水进入耳道而引起感染。

(5)若外伤、爆破声等原因导致鼓膜穿孔,应及时就医,防止形成慢性中耳炎。

(6)如患急性中耳炎,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彻底治疗,延误治疗将发展成慢性中耳炎,严重损害听力。

6.什么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如何预防?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指由于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听觉中枢发生病变导致的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致病因素可以归为两大类,可针对病因预防:

第一类是环境因素,如孕期或出生后细菌或病毒感染、新生儿黄疸、耳毒性药物、噪声、外伤、全身性疾病、听觉器官老化等,这一类耳聋可以通过预防感染、加强孕期与围产期保健、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接触过大的环境噪声,及时治疗全身性疾病等措施减少耳聋发生。

第二类是遗传因素,如自身的基因缺陷致病,或因基因缺陷对各种致聋因素更加敏感而致病,预防这类耳聋的关键是明确其遗传学病因,通过对育龄耳聋人群以及已生育聋儿

的家庭进行耳聋基因检测,针对性地进行婚配前或再生育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措施降低新生儿耳聋的风险。

7.如何预防先天性遗传性耳聋?

(1)严格履行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2)不提倡两名先天性遗传性耳聋患者结婚。

(3)先天性遗传性耳聋患者可以与非遗传性后天性耳聋患者或正常人结婚。

(4)耳聋青年男女结婚、生育前需要进行耳聋遗传咨询。

8.孕期准妈妈怎么预防新生儿耳聋?

孕妇应适当活动、保持愉快的心情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影响胎儿发育的外界因素进行干预。因为使用耳毒性药物,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放射性损伤以及热辐射、洗桑拿浴等,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耳聋,因此,在孕期和产前期一般不要注射疫苗,也要避免腹部的放射性照射,使用药物要十分慎重,一定要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9.新生儿耳聋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新生儿出生后28天以内导致耳聋的因素有:

(1)有先天迟发性的小儿期听损伤家族史。

(2)母亲有宫内感染的病史,已知的或推测的与感音神经性耳聋相关的感染有风疹、疱疹、梅毒等。

(3)头颅面部畸形,如耳廓和外耳道的外形异常。

(4)患儿体重小于克。

(5)高胆红素血症,其胆红素水平超出换血所要求的指标。

(6)患儿曾经使用耳毒性药物5天以上。

(7)细菌性脑膜炎。

(8)患儿出生时表现严重的功能低下,10分钟内未能进行自主呼吸或出生时肌张力低下。

(9)过长时间地机械给氧(9天以上),如持续性肺压力过大的患儿。

(10)有与感音神经性听损伤同时存在的综合征。

10.如何预防婴幼儿期的耳聋?

导致婴幼儿耳聋的常见原因是中耳炎,还有高热、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性感染,以及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小儿的中耳炎又分为化脓性中耳炎和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两类。对于前者,家长要注意尽量避免孩子哺乳位置不当、挖耳致鼓膜外伤;还要及时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不可以在不洁的水中游泳等等。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由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和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等疾病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或者阻塞所导致,要及时治疗腺样体肥大以消除病因。

11.耳毒性药物有哪些?

目前已知具有耳毒性的药物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1)抗生素类药物:目前已知影响听力的药物有近百种,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危害最大,临床上最常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小诺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乳糖酸红霉素等。其他抗生素有氯霉素、盐酸万古霉素等等。

(2)抗肿瘤药物:顺铂、氮芥、博莱霉素等。

(3)解热镇痛抗炎药:乙酰水杨酸、水杨酸钠、吲哚美辛

(4)抗疟药:氯喹、奎宁等。

(5)利尿药:呋噻米(速尿)、利尿酸等

12.药物中毒性耳聋都有哪些症状?怎么预防?

药物中毒性耳聋可发生于连续用药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停药后,甚至可能在停药1年后继续恶化。主要表现为听觉系统的慢性中毒,以耳聋、耳鸣为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耳聋、耳鸣、眩晕、平衡障碍,还可出现食欲减退、面部及手足麻木感等

(1)严格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用药指征,除非绝对必要,不轻易使用这类抗生素,更不能作为预防性用药。

(2)老年人、体弱多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应忌用耳毒性药物,孕妇应禁用耳毒性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毒害。

(3)对有家族中毒史和肾炎患者,应忌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用耳毒性药物期间,应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以及维生素类,目的是促使感觉细胞充分利用这些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以达到保护内耳、预防中毒的作用。

13.如何预防噪音性耳聋?

由强噪声或突然发生的强烈爆炸引起的耳聋,称为噪音性耳聋。预防噪音性耳聋要做到:

(1)控制噪声来源: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如利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等措施,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2)耳部隔音: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

般在80dB噪声环境下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最简便的方法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隔音值可达30dB。

(3)卫生监护: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査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4)听MP3音量不要过大,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损伤听力而有不同程度的耳鸣,严重的有永久失聪的可能。医学专家指出,一般的MP3音量调至最高时,相当于打桩音量,这种音量以一天听半个小时为极限。另外,乘车时调高MP3音量的做法极为危险。

14.什么是突发性耳聋?怎样预防?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率在逐渐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视为耳科急诊。

突聋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的因素有:血管病变、病毒感染、内淋巴水肿、迷路破裂等诸多因素的联合。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主观听力下降,但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及频率不同,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听力下降的感觉;耳鸣;耳闷涨感;眩晕;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廓周围异常感觉;感觉异常。

突发性聋在日常要积极预防:调节饮食、预防感冒;工作和生活不要过于疲劳,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加强体育锻炼、少饮咖啡和烈性酒;积极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15.为什么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异常的最有效方法。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才能做到康复一人幸福全家。

要想知道刚出生的宝宝是否拥有正常的听力,一般观察会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必须到指定筛查机构接受专业听力筛查服务。如果到了语言发育的年龄,才发现孩子听力异常,就会错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16.如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障碍筛查与诊断?

听力筛查是发现听力障碍的重要手段。正常出生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应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

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儿童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确诊。

17.如果孩子没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家长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在出生时听力筛查未通过,家长就要充分重视,

按照专业医院做听力复筛和听力诊断。如果孩子听力初筛和复筛都没有通过,家长应在3个月内携带初筛和复筛报告单,到指定的儿童听力障碍诊断机构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听力学检查,确定孩子听力状况。

18.如果孩子顺利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否就万事大吉了?

如果幼儿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说明孩子当时的听觉系统功能基本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出现听力下降,因为有一些疾病会诱发听力下降或药物导致听力变化。因此在6岁前,每年还须对孩子的听力进行检测及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19.如何对儿童进行听力障碍筛查与诊断

进入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或怀疑有听力损失者,应及时转诊。

20.儿童期听力障碍主要病因是什么?

中耳感染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由于儿童独特的解剖特点,咽鼓管短平宽,细菌病毒容易侵入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可造成听力障碍,进而影响语言发育。此外,遗传因素导致的儿童期迟发性听力损失也值得重视。

21.儿童期听力障碍预防措施有哪些?

预防感冒、避免平躺喂奶或呛奶、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道进水、避免随意掏耳朵等,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生;防止儿童头部外伤;减少娱乐噪声;加强体质锻炼、减少脑膜炎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病毒感染;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等可有效预防儿童期听力障碍。

22.如果发现孩子耳聋,应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或怀疑孩子耳聋,立即医院耳科门诊进行听力学综合评定,以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和干预方法。

如果幼儿患有中耳炎,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请到专业机构为孩子适配助听器,并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如果双耳的听力损失≥80dBHL,需要完善听力相关影像学检查,考虑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23.人工耳蜗植入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麦克风接收声音。

(2)信号从麦克风到言语处理器。

(3)言语处理器对信号进行编码。

(4)信号传至发射线圈。

(5)发射线圈将信号经皮肤送至接收刺激器。

(6)接受刺激器把语码转换为电信号。

(7)电信号被送到电极刺激听神经。

(8)大脑把电信号识别为声音产生听觉。

24.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1)无绝对年龄限制,建议在18个月以后,语前聋越早越好,对个别脑膜炎后患儿,为避免因耳蜗纤维化或骨化而引起手术困难可更早进行手术。

(2)双耳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3)助听器和震触装置无效或效果甚微。如助听听阈Hz落于言语谱范围外或开放相言语测试得分低于50%。

(4)无医疗禁忌。

(5)家庭、社会、教育、心理等方面的考虑,如良好的家庭支持,家长树立恰当的期待值,术后的康复模式,言语交流形式等。

25.怎样防止耳聋进一步加重?

(1)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滥用或过量使用耳毒性药物,是儿童致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当聋儿患有疾病时,更应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红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如有条件可进行耳聋基因检测,进行遗传咨询。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进一步加重耳聋具有重要意义。

(2)积极治疗可引起耳聋的相关疾病,如鼻窦炎、中耳炎等,这些疾病可造成中耳传导功能减退,加重儿童的听力损失。因此,要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3)对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患儿,要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避免玩旋转游戏,以防头部碰撞或摔倒。

(4)合理使用助听器,避免由于助听器的音量过放大对听力造成进一步损伤,要远离强噪声等有害刺激。

26.什么是听力障碍婴幼儿的早期干预?

因为出生后6个月婴儿开始进入言语快速发育期,所以对有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必须早期干预,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在验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进行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和言语矫治。对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进行定期随访,要求家长定期带孩子复查听力,根据听力情况进行干预或给予药物治疗。

27.如何使听障儿童达到优化的聆听效果?

(1))听力损失轻度到重度,能从助听器中得到足够听力补偿的儿童,建议双耳配戴助听器。

(2))听力损失重度到极重度儿童,建议一耳植入人工耳蜗,另一耳配戴助听器,所配助听器应该根据患者的残余听力情况选择相应功率,并且调试达到最优化的状态,尽可能与人工耳蜗侧匹配。

(3))听力损失重度到极重度,配戴助听器效果差或者无效儿童,建议双耳植入人工耳蜗。

(4))低频残余听力较好的儿童,可植入声电联合刺激人工耳蜗。

(5))为克服距离、噪声、混响等的影响,提高在

复杂环境下的分辨率,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体外机上加装无线调频设备或迷你音频转换器联合使用。

28.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两方面。根据听觉发展的规律,听觉训练可以按照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和听觉理解4个阶段循序进行。

语言训练主要包括发音训练、词语训练、句子训练和语言交际训练4个方面。在进行听觉、语言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听力障碍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只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才能适应和融入社会。

29.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听力障碍筛查与诊断?

噪声性聋在青少年中较为多见,可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高频纯音测听、言语测听、互联网筛查及耳鸣评估等方法进行筛查,筛查未通过者及时转诊。

30.青少年听力障碍主要病因有哪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35岁之间)因在娱乐场所接触噪音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因此,不良用耳习惯已经成为青少年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常表现为噪声性聋和突发性聋。青少年由于长时间使用耳机或音量过大(大于80分贝),可引起耳蜗毛细胞受损,从而引起噪音性聋;此外,沉迷电子游戏或熬夜、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过大或身心过度疲惫,往往易导致突发性聋。

31.青少年听力障碍预防措施有哪些?

平常注意保持良好的用耳习惯,使用耳机时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并控制音量;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

持心情舒畅,降低耳聋发生的几率;一旦发现听力异常,医院就诊。

32.如何对老年人进行听力障碍筛查与诊断?

为防止听力损失发展成为听力残疾,开展好老年人听力筛查是最为有效和关键的环节。考虑到成本投入和操作可行,建议老年人的听力筛查应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初筛,对于初筛没有通过的人群,则需要通过纯音测试的方式进行复筛,有条件的地区,应在老年人免费体检的菜单中添加听力筛查的项目。老年人耳聋的诊断应在参考年龄的基础上,以纯音测听的结果为标准,相对较好一侧耳的平均听力高于25dB可诊断为听力损失,高于40dB方可诊断为听力残疾。

33.老年听力障碍主要病因有哪些?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系统的机能也会逐渐发生退化,但听力障碍的产生和程度还与本人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基础性疾病、环境噪声以及遗传等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34.老年听力障碍预防措施有哪些?

老年人若要维持健康的听觉能力,一定要戒除喜嗜烟、酒的不良习惯,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方式,远离高分贝和长时间的噪声刺激,慎用对耳和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可能导致血管硬化的疾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平和豁达的心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对保持听力健康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35.如何提高老年听障者佩戴助听器的效果?

在验配前,要客观地对听障者及其家人讲明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和可能提供的帮助,不要过分夸大助听器的作用,以免让他们对助听器产生过高的期望。在验配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对声音“听得到,听不清,不能耐受大声”的特点加以利用,要保证最大舒适度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语言的清晰度,避免出现急于求成、一步到位的思想。在验配后,有一个逐渐接纳和适应的过程,要进行助听器的适应性训练。只要认真做好以上三个阶段的工作,绝大多数老年人都能验配到适合的助听器,并能从中得到极大生理和心理上的帮助。

来源:福建残联(ID:fjcl)

福建残联

就创平台

辅具平台

运营丨同人助残

编辑丨吴耀环

校对丨陈天明林艳艳方华

审核丨孙闯李光泽陈栩彬

点亮“在看”传递温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rq.com/ekcsyy/14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