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女,45岁
初诊:年11月16日
主诉:体检发现血压升高1个月。
现病史:1月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血压最高/87mmHg,自测一周血压值在-/85-mmHg波动,上班期间血压高。刻下:无明显头晕,半年来时有两侧太阳穴跳痛,每月发作4次、每次持续1天左右,耳堵感,口干有痰,便时偏稀,疲乏,体稍胖,眠浅易醒。月经周期正常,无烘热汗出,不熬夜,G2P1。舌质红,苔黄腻厚有裂纹,脉细弦滑。
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其父糖尿病、胰腺癌史。
查体:血压/85mmHg,心率95次/分。
西医诊断:高血压3级
中医辨证:肝旺痰阻
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利湿,予晕可平加减:
法半夏15g夏枯草30g生赭石60g(先煎)车前草30g
坤草30g知母15g黄柏15g当归15g
巴戟天10g白蒺藜15g川牛膝3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年11月23日
血压下午高,-/90-mmHg,余波动于-/80-mmHg。头痛未发作,自觉疲倦乏力,易醒,压力大,上眼睑肿,大便2次/日,成形。舌质紫暗苔黄腻,脉细弦短。前方改法半夏30g,坤草60g,加鬼箭羽30g,莱菔子30g,钩藤15g。14剂。
三诊:年12月7日
血压逐渐平稳在-/70-90mmHg。乏力、耳堵缓解,面肿、眼睑肿减轻,思虑多,易醒。大便2次/日,夜尿增多。舌质偏暗,苔薄腻,脉滑。前方加炒白术10g,山萸肉15g;14剂。
四诊:年12月21日
血压可,就诊时查血压/88mmHg,心率92次/分。睡眠改善,每天睡7小时左右。12月20日下午无情绪变化、劳累等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部头痛伴头晕,休息后未缓解,夜间血压/95mmHg,干咳。舌质暗苔黄白腻,脉弦细数,左脉沉细微弦。前方加化橘红15g,川芎15g,龙胆草10g,人工牛黄(体外培育)0.6g,改车前草为60g。14剂。
五诊:年1月4日
血压平稳,-/80-85mmHg,就诊时血压/90mmHg。咳嗽缓解,服药后偶有便溏,舌淡红有齿痕苔黄腻,脉细弦滑。前方去坤草、川芎、龙胆草、牛黄,加泽兰30g、马鞭草30g。14剂。
六诊:年1月18日
血压平稳,偶有/80mmHg,伴头晕,1月内头痛2次,太阳穴轻痛。脉弦细,舌质淡齿痕苔白。前方改炒白术15g,加坤草30g,全蝎3g(冲)。14剂。
七诊;年2月1日
近2周血压波动,-/77-85mmHg,心率70-80次/分,夜间偶有血压升高至-/75-85mmHg,心率85次/分,就诊时血压/92mmHg。头痛、头晕未发作。舌质嫩暗齿痕苔薄黄腻,脉细弦尺弱。前方去马鞭草、全蝎,加黄芩10g,水蛭8g,14剂。加八宝丹胶囊,1粒,每日2次。
八诊:年2月22日
血压平稳,偶有/85mmHg,周日下午头痛一次。眠佳,月经周期短,23-24天,量色正常,偶胃胀胃痛。舌质淡红齿痕苔腻,脉左关弦尺弱,右关弦数寸弱。前方去山萸肉、益母草,加水蛭10g,生杜仲15g,全蝎2g(冲)。14剂,2天1剂。嘱患者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时间,适当增加运动如游泳等。
高血压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无高血压诊断,一般认为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本病的发生与肝肾阴阳失调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步入中老年后,肾中阴精渐损,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上亢;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若因长期精神紧张或情志抑郁,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风阳升动,上扰清窍,“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另一方面,饮食不节,嗜烟酗酒,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运化失职,酿生痰热,随风火上扰,《丹溪心法》中言“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史老师认为高血压的发生多因风火夹痰,上扰清窍所致,正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言“风火皆属阳,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本病属本虚标实证,本虚是肝肾阴虚,标实为肝火、肝阳、肝风、痰热等。临床见证以标实为主。
该患者中青年女性,体检发现血压高1个月,第一次就诊时血压高达/85mmHg,达3级高血压诊断标准,因发现时间短,不想服用西药降压药物,求中药治疗。患者工作压力大,体稍胖,无明显头晕,时有头痛,自觉耳堵感,下眼睑肿,疲乏,大便偏稀,眠浅易醒,舌质红,苔黄腻厚有裂纹,脉细弦滑,左短于右。辨证为肝旺痰阻,治以平肝潜阳,化痰利湿,予晕可平加减。服药1周后血压即较前降低,之后在原方基础上调理治疗3月余,血压逐渐平稳,头痛发作频率及程度显减,眼睑肿、疲乏感消失,便调眠安。
处方中,晕可平为史老经验用方,其功效平肝潜阳,化痰利湿,适用于治疗肝旺痰阻型内耳眩晕症、以及肝旺痰阻型高血压,方由夏枯草、代赭石、半夏、车前草四味药物组成,方中以代赭石为君,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夏枯草、法半夏为臣,夏枯草与代赭石相伍,共奏平肝降火之功,法半夏与代赭石相伍,共奏降逆蠲痰之效,车前草为佐,利水渗湿,清肝泻热;加巴戟天温肾阳、补肾精,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取二仙汤之意,温肾阳、滋肾阴、泻肾火、养血,平衡阴阳;加坤草活血祛瘀利水,白蒺藜平肝解郁、活血祛风,川牛膝川引血下行。
治疗过程中,血压波动及头痛时曾加用体外培育牛黄豁痰开窍,凉肝息风;全蝎搜风通络;水蛭化瘀利水等。牛黄是牛科动物牛的干燥的胆结石或者胆管结石,其用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除邪逐鬼”,是名贵药材。牛黄味甘性凉,归心、肝经,具有清心豁痰,息风解毒的功能,在治疗热病神昏、谵语、惊厥抽搐、中风痰迷、癫痫发狂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疗效。天然牛黄形成年限较长,来源匮乏,价格昂贵,难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体外培育牛黄成为天然牛黄的理想代用品。现代临床研究显示牛黄具有降压平稳、长效的优势。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牛磺酸是牛黄的重要组成物质,在哺乳动物细胞内也含有大量牛磺酸,特别是神经、肌肉和腺体内含量更高,牛磺酸具有维持机体正常血压的功能,对低血压动物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对正常血压则没有影响。后期患者加用八宝丹胶囊,成分为牛黄、蛇胆、羚羊角、珍珠、三七、麝香等,主要也是取牛黄清热解毒、息风化痰之功。
史老评语:按现行“指南”,该患者应立即服用西药降压药,且要求终生服药,但患者多有“不愿服用西药终生治疗”的要求,我们应理解,并促使思考、探索中医以整体阴阳、气、血调整,宗《内经》“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已初步积累,单用中药控制高血压,是有可能的,但必须:一是“谨守病机”;二是坚持服药,西药要求终生,中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得有疗程设计;三是综合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气功等。
(舒霞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