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白露至,秋意浓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白露,热闹的结束,冷静的起始。

《礼记》中说:“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丝丝凉意,清晨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水汽凝结成珠。人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炎热夏天已过,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被酷暑熏烤一夏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谚语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到了白露天气逐渐转凉了,随着秋天的风起,天气会一天比一天凉下去,地面的暑气也消散开去。老人家常说,“白露身不露”,秋天天凉,不能像夏天一样赤膊露体了,否则容易着凉受寒生病。

物候

鸿雁来:鸿大雁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

玄鸟归: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

群鸟养羞: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节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显而易见,有“疾病跟着节气走”的说法。

  过去在民间,是很看重白露前后养生的,只不过地域不同,“补露”的方法也各异。

白露开始变寒了,有白露勿露身的说法,是指白露之后就要适当注意保暖了,不能像夏天那样穿的那么少了,因为寒从脚上起,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保暖,很容易感冒受寒、月经不调,除了不要穿得太少之外,果瓜等寒凉的食物也要少吃。

白露养生,养气润燥

白露养生依旧不能离开秋季“收”和“养”这一原则。夏季余热未清,津液未复,人体偏于津亏体燥,此时要注重调养,针对性安排起居,选择饮食,有效清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打好秋季养生基础。

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

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这时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应该及时添衣加被。尤其要注意肚脐、双脚部位的保暖,不要受凉,避免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提前预防深秋入冬时节出现咳嗽。睡卧不可贪凉,否则极易患上感冒,也容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

搓耳泡脚,补养肾气

从白露开始,凉意渐浓,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状,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分钟,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常搓搓耳朵,补养肾气,也是很好的养生方法。耳为肾之窍,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双手掌轻握双耳廓,前后揉搓49次,使耳廓皮肤略有潮红,局部稍有烘热感为度搓后顿有神志。

运动调养,动静结合

秋天气候宜人,难得的锻炼身体的好季节。但选择运动项目也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此时适合小运动量运动,若剧烈运动,不利于秋之收敛。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宁神定志,保持微笑

白露时节,秋燥时分,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避免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同时,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还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使心肺的气血调和。所以,萧索之秋,还要记得常常绽放笑脸哦!

这个时候闲来不妨焚一炷香,卧榻听蝉鸣,倒觉得也不会那么的凄切了。萧索之秋,焚香心安宁。

调理饮食,调肺气

白露后天气凉爽,秋天肺当班,调肺气,稍微着凉容易感冒气管炎。肺属金,而土生金,甘入脾胃为土,故而要减辛增甘,让土生金,加强肺的功能,也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大自然的更迭每天都在发生,无人能够阻挡,我们只需顺应自然,应天养命。

最后提醒大家:时至白露天渐寒,亲朋冷暖系心上。

福龙口服液

结合《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的根本思想,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通过调和脏腑、畅达经络、正本清源,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变体质,使人体阴阳共养、气血同调、顺应自然、未病先防。通过“外调内养”,使人体这个“阴阳杠杆”平衡发展,有利于健康长寿。福龙口服液具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三大保健功能:改善记忆、延缓衰老、预防白细胞降低。









































天津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rq.com/ekcshl/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