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明代以来,我国民间就有三件“快活赛神仙”之事:洗澡、捏脚、采耳。话说,采耳是神马?
采耳其实就是掏耳朵的雅称,在有些地区被认为是一门超高技艺,小勺小刷一应俱全,耳中由远及近的窸窣声让人不由眯眼凝神,再过目采挖下的耳垢……瞬!间!治!愈!
掏耳朵这件小事很多人销魂其中,可是很多耳科医生深觉不妥,因为挖出耳垢的同时也可能挖出疾病、甚至大病。
外耳道炎、中耳炎、肿瘤……掏耳朵不当后果狠严重
要说掏耳朵致病伤身,曾有媒体报道过“猛料”,成都某男子因为长期掏耳朵得了外耳道乳状肿!Word天,掏耳朵竟能致癌?!
耳科专家先给大家一颗定心丸:通常掏耳朵不会罹患癌症,但是相比于外耳道乳状肿瘤这种少数派,掏耳朵太大力损伤外耳道和鼓膜,造成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病例却屡见不鲜。
耳朵里的秘密:耳垢都是“垃圾”吗?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明知掏耳朵有风险却难抵一时痛快,但你是否知道,那些随时被清理出来的耳垢存在的意义恰恰是防止疾病侵袭。说到耳朵里的秘密,我们不了解的还有很多。
耳朵:它是“自净”小能手
看似耳朵只有我们手动清洁它的份儿,殊不知耳朵仿佛内置一条传送带,它善于自我清洁,能将灰尘等物打包形成块状片状或屑状的耳垢,一部分在说话、咀嚼时自行排出,还有些需要耳科医生集中、彻底清理。
耳垢:耳朵中的天然保湿霜
如果你说耳垢只是一堆垃圾,耳垢表示不服。静静地附着在耳道里的它们还是天然的抗菌保湿霜,保护娇嫩耳道防止干裂。在维多利亚时期,还有人推荐使用耳垢做润唇膏的原料。(这个味道想想也是好酸爽--!)
掏耳朵:为细菌打开入耳大门
耳朵里并不是无菌净土,这个“小社会”自有一套生态环境和适合此地的混合菌群,掏耳勺等工具带着多种细菌入侵,耳道的自净功能被破坏、抗菌保湿的耳垢被掏走,那些初来乍到的细菌一言不合就会制造感染。
掏耳方式不对:这个悲催了!耳垢堆成山
即使并没有人蓄意破坏耳朵内部生态环境,但只要非耳科医生使用专业工具,手艺再高超的采耳匠(或自己、亲友)都难保侵入耳道的小工具会导致耳垢阻塞,这种堆积缓慢且不易察觉,待到发觉之时可能已经出现了耳聋耳鸣、异味等症。
耳朵娇贵!4种情况掏耳朵需格外慎重
然而,不掏不快的耳垢都能如此“正名”了,可耳朵还是时常痒、总想掏怎么办?总不能掏耳朵的“瘾”一上来都去找大夫吧?!
轻微的耳朵痒,最稳妥的处理方式是用棉签稍蘸酒精、轻轻旋入外耳道“刮一刮”,切记不是向里捅!!适量的酒精即可发挥杀菌止痒的作用,棉签柔软,也可带出一些耳垢。
除·此·之·外
以下4种情况真的需要找专业医生帮忙,自己掏耳朵或求助采耳匠都是不行的:
1.自觉耳朵奇痒无比,这可能是某些真菌性的耳科疾病造成的,需要确诊后治疗;
2.耳垢质地异常:生长堆积很快、呈油腻状,或干枯坚硬、“卡”在耳道中;
3.昆虫误入耳朵及时就医,避免小虫被激怒、抓破鼓膜,也不要往耳中滴油或药物;
4.尚且不会语言表达的小宝宝,如有发现TA经常用手抓耳朵,请及时就医。
by.广东健康通
阅读原文精彩更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