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雕出专利“艺术品”,萝卜练出“手术台上的艺术家”
在27年的行医生涯里,苏法仁诊治过的患者有小刚那样饱受求医奔波之苦的孩子,有因外耳先天畸形而不敢走进社会的花季少女,有一举摆脱背负了44年心理包袱的中年患者,也有被他免除诊费的贫困患者近10年来,苏法仁拒收病人红包200余次,为贫困病人捐款7万余元,先后收到感谢信1000多封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军队医疗成果奖2项,科技进步奖3项
先后2次荣立三等功,7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2012年获“外耳廓软骨疼山东省十佳医师”荣誉称号,2012年被被武警总部评为“武警部队学科拔尖人才”,2013年5月被武警总部表彰为“武警部队拥政爱民先进个人”,2006年、2012年先后2次享受军队优秀科技人才三类岗位津贴;所带科室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7次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科室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军队医疗成果奖3项,科技进步奖2项2014年3月独创的“再造耳廓的定位方法”被命名为“苏氏定位法”,填补人类耳再造领域空白,在国内外推广应用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副院长苏法仁正在雕刻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
(大众网记者 马俊骥)
如今,已是全军乃至国内外着名耳再造专家、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副院长的苏法仁仍然不断学习钻研,坚守在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医疗服务的第一线2014年3月,他独创的“再造耳廓的定位方法”被耳廓畸形命名为“苏氏定位法”,这意味着他的这一学术创新填补了人类耳再造领域的空白,让患者的再造耳朵更加“美丽”
苏法仁办公室外,100多面锦旗挂满了走廊,每一面背后都一段关于“重生”的故事记者 马俊骥 摄
见到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副院长苏法仁的时候,他正在查看一名“小病号”的手术恢复情况发觉有生人进门,这名十岁左右的男孩拘谨地低着头,以一个极不自然的姿势偏着脑袋,躲避着记者的目光不管记者走到房间哪个位置,男孩始终侧着身子,只露出自己健全的那只耳朵
在苏法仁的办公室,他向记者介绍了这一手术的实施过程:第一期手术在患者患耳位置植入皮肤扩张器,“这一次的手术很小,手术结束后,小患者都可以自己走下手术台,利用患者自己的皮肤就耳朵耳廓外翻解决了再造耳‘表’的问题”苏法仁说,一周拆线后开始注水扩张皮肤,约4-8周注完水,注水完毕后休息2个月,在这期间患者可以正常上学工作,然后再来住院进行二次手术进行耳廓再造“在患者腹部取一块肋软骨,我把它雕刻成为和患者正常耳朵几乎一样的耳廓支架,植入到扩张的位置,就解决了再造耳‘里’的问题对于部分听力障碍的患者,苏法仁还会为他们进行第三期手术,植入baha助听器,让再造耳不仅“好看”而且“好用”
这一尴尬的经历让苏法仁深受触动,也发现了一生为之努力的方向,“当时耳再造技术在国内外尚不成熟,绝大部分医院还是空白,我就想,为什么不从这里入手,征服这一难题?”苏法仁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次的失败、一道道的刻痕耳廓肿痒……经过多年的刻苦练习、创新突破,苏法仁终于掌握了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技术,他雕刻的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获得了国家专利如今的苏法仁,手握手术刀,在肋软骨上精雕细刻,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将一段普通的肋软骨雕刻成为一片与病人正常耳朵几乎一模一样的耳廓支架,其精巧、逼真和与正常耳朵的协调立体程度不亚于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苏法仁也因此被称为“手术台上的艺术家”
而事实上,拥有一双“美丽的耳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88年,苏法仁大学毕业后进入武警山东总队医院耳鼻喉科工作1992年,医院接诊了一名先天性耳畸形病人,当时已小有名气苏法仁对外耳再造却一窍不通,其他医生也都无能为力,最终只得外聘教授实施耳再造手术
一把柳叶刀,将耳廓狐多少钱手术做成了艺术;三尺手术台,把病人当作了亲人;27年不倦钻研,成就了“世界独创”……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副院长苏法仁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不断钻研创新,他的妙手仁心不仅为无数先天外耳畸形患者找回了“美丽人生”,更以独创的“苏氏定位法”填补了人类外耳再造领域的空白,用27年如一日的执着求索诠释了一名医者的医术之美、医德之美和医学之美
然而,小小的一片耳朵,对应的却是世界级的医学难题,它囊括了耳鼻喉科和整形外科高难度技术,涉及到皮瓣、筋膜瓣、肋软骨的切取,软骨支架的雕刻、植皮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医生是否能够雕刻出形态立体逼真,与正常耳几乎完全一模一样的耳廓支架
人物名片:
苏法仁办公室外走廊上挂满的100多面锦旗,每一面背后耳朵耳廓长了个包都有一个关于“重生”的故事,因为他的妙手仁心,不计其数的患者或者收获了幸福美好的童年,或者收获了美满的爱情,或者重拾了生活的希望,或者迎来了崭新的人生苏法仁用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求索、专注坚守诠释了一名医者的医术之美、医德之美和医学之美
苏法仁告诉记者,据统计,在我国,每7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孩子患有先天性小耳残疾,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单侧外耳残疾,双耳同时残疾的只占3%“别小看了小小的耳朵,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拥有一双‘美丽的耳朵’很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治耳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治心’”苏法仁说
一双耳朵找回“美丽人生”,医者大爱治耳也是“治心”
虽然已是全军乃至国内外着名的耳再造专家,苏法仁仍然不断学习创杯状耳新,2014年3月独创“苏氏定位法”
作为全军乃至国内外着名的耳再造专家,苏法仁见过太多让人心酸的病例,2013年7月,苏法仁曾经接诊过一位来自甘肃酒泉的10岁男孩小刚(化名),2001年,刚出生的小刚被发现患有先天性小耳畸形:只有一只完整的左耳,右耳朵状如花生10年间,小刚的父亲辞去了国企的稳定工作,带着小刚跑遍了国内大大小小的医院,却始终无法为儿子“复原”一片“美丽的耳朵”
“很多先天外耳畸形患者都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送走病人后,苏法仁对记者说,“尤其是儿童,他们几乎从小是在小伙伴们的歧视和取笑中成长的,即使没有听力障碍,‘一只耳’、‘小耳朵’这样的外号也很多,甚至伴随他们的一生”
2010年5月,专门前来交流耳再造学术的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外耳教授菲利普?哈瑞博士在观摩了苏法仁的耳再造术后由衷地赞叹:苏法仁是他见过的“最出色的外科医生”,他在做手术的时候像一位“艺术家”,他“造出”的耳朵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他的技术突破为人类耳再造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真正完美的耳再造技术是让患者的再造耳与正常耳一样,形状、大小、肤色、位置相同,而且还要与正常耳一样有感觉、有血液循环如果手术后像硅胶假耳朵一样别人能一眼看出耳朵是再造的,那算不上成功的技术”抱着这一想法,苛求完美的苏法仁又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国际先进的皮肤扩张器技术,他跑去北京参加培训班,反复研究手术录像和资料,并创造性地应用到外耳再造中
创造性技术让再造耳“有表有里”,完善手术让再造耳“新生儿外耳廓畸形好看好用”
经过十几年的刻苦攻关,苏法仁将皮肤扩张法外耳再造技术和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雕刻技术结合了在一起,“造”出的耳朵有血液循环,形状逼真、立体感强,手术痛苦小、成功率高、恢复效果好,有效解决了一直困扰耳鼻喉科和整形外科界的世界性难题
在大众网记者采访期间,不时有患者及家属走进苏法仁的办公室,苏法仁总是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为他们答疑解惑由于外耳再造手术的最佳年龄为6-12岁,面对众多小患者,苏法仁简单几个玩笑就消除了他们的紧张和恐惧,开心轻松地接受手术治疗
“当时孩子对父亲说的一句话让我的鼻子一下子就酸了”苏法仁说,“孩子非常生气地问他爸爸:‘爸爸,我是在哪家医院出生的,怎么把我生成这样了,你应该去找他耳廓囊肿的原因们!’”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副院长苏法仁
为了掌握这一技术,苏法仁这位耳鼻喉科的年轻大夫拿起了刻刀,研究起了玉雕透雕技术,做起了“雕刻师傅”“起初在萝卜上刻,后来在猪软肋骨上雕刻,手上全是血口子,用完了的猪骨头和萝卜舍不得扔,当时家里经常做的一道菜就是萝卜排骨汤,拿勺子一捞,汤里好几片‘耳朵’,外人能吓一跳”苏法仁笑着说
独创“苏式定位法”填补业内空白,27年执着求索诠释医者之美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副院长苏法仁为病人检查
要想为患者再造一双“美丽的耳朵”,仅仅掌握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的雕刻技术还远远不够
2012年,苏法仁获山东省“十佳医师”荣誉称号
苏法仁,男,汉族,山东诸诚市人,1964年12月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92年11月入党,专业技术五级,耳廓挫伤大校警衔,主任医师、教授,全军知名耳再造专家,军队高层次学科拔尖人才,武警山东省总队医院副院长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武警部队外耳再造中心主任,武警部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委,济南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中华耳科学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杂志编委,武警部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百癜风局部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