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核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部位,出血动脉多为豆纹动脉,为基底节区出血的主要形式。临床上引起突发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即所谓的“三偏”征象;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表现。
1.壳核区出血大于30ml。
2.脑水肿重、占位效应明显、CT中线移位1cm以上者。
3.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者出现一侧瞳孔散大者。
4.已发生脑疝,或处于脑疝前期者。
5.怀疑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卒中的患者。
1.高龄体弱、基础疾病多、部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2.术前患者深昏迷,去脑强直或四肢软瘫,双侧瞳孔散大甚至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1.切口:下述两种切口较为常用
①额颞顶“大问号”弧形切口:中线旁2-3cm发际内向后延伸,于顶结节弧形转向颞后耳上,止于耳屏前颧弓中点。
②颞部马蹄形切口:切口前支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0cm,于耳廓上方向前上方沿发际内延伸至顶骨,向后绕过顶结节,转向下止于横窦上0.5-1cm处。
2.骨窗形成:切开头皮,分离颞肌及颅骨外膜,将头皮、颞肌向下方翻开,颅骨钻孔后配合咬骨钳及铣刀形成一大小约6-10cm×8-12cm骨窗。骨瓣成形后,咬除部分蝶骨嵴及部分颞鳞。
3.清除血肿:先在硬脑膜距血肿最浅处切开一小孔,用脑穿针穿刺血肿,放出血肿液态部分,减低颅内压后弧形剪开硬脑膜,最后在显微镜下经过外侧裂或皮质无血管区(远离功能区,一般为颞中回或颞上回)切开直径2-3cm窦道,直达血肿腔,医院行直视下亦可。当显露血肿后不急于牵拉吸引,而是在显微镜下,对血肿由浅而深进行清除,吸引器开始用中号,血肿大部分清除后可改用小号吸引器处理渗血点。吸引负压力不要太大,最好是“零吸力”状态(即堵孔后有吸力,能持续吸引水或血肿;完全松开后吸力非常弱,不能吸引水或血肿)。从血肿中心部位开始,操作轻柔,血凝块坚硬难以吸出时要反复冲水,使周边血块松动而容易吸出,避免用力牵拉以免引出新鲜出血。血肿腔较深时用脑棉保护创口,以蛇形拉钩辅助显露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轻微渗血用明胶海绵压迫,较大渗血可用弱电凝(6W,精细烧灼状态)止血,尽量保持血管通畅,避免血管电凝阻断后引起脑梗塞,并及时冲水冷却。
4.关闭切口:血肿腔留置引流管,去除骨瓣,将颞肌筋膜或骨膜与硬脑膜做连续减张缝合,张力过大时使用人工硬脑膜覆盖,后逐层关闭切口。
1.术前颅内压高、脑疝形成者,去除骨瓣要大,挽救生命第一。
2.打开骨瓣前静滴甘露醇降压,以防脑膨出。皮质切开时尽量避开重要功
能区,清除血肿前最好能脑穿针穿刺定位血肿;术野中的动脉和静脉尽量保留,避免术后脑梗塞和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3.最好在显微镜下清血肿,有时能够发现出血点;清除血肿过程中,动作轻柔,不必追求血肿全清,若大部分血肿清除且脑压明显下降即可;残留血肿腔可置引流管,术后可行尿激酶冲洗引流。
4.彻底止血,术中小量渗血不必电凝止血,避免过度使用电凝造成热传导损伤,有时压迫亦能取得良好止血效果。
5.术中注意保护重要结构,避免术后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6.脑室积血者,应行脑室外引流,能起到降颅压和引流血肿目的,亦能减少术后脑积水的发生。
7.经侧裂入路相较于经皮质入路明显缩短手术路径,同时又因有利暴露而避免了过多地组织损伤;开放侧裂池放出脑脊液避免过度牵拉损伤,更少地损伤岛叶组织及少部分基底节区结构。但是经侧裂入路时需注意棉片保护好侧裂血管,避免静脉血管损伤后引起血液回流障碍。
艺点经典病例,欢迎您的北京中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