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经教授从少阳论治耳鼻喉病
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上注于头面清窍,清窍方能完成正常之生理功能,所以精纯之血上达五官之“清道”要畅通,水湿痰瘀下趋外泄之“浊道”要疏通,五官自身血络要宣通,故五官(主要指耳鼻咽喉)疾病,当从少阳立论,治以运枢机,升清阳,降浊阴,和清窍。耳病应开肺通心,益脾滋肾,总以枢转窍和为宜;鼻病应胆肺同调在前,调脾益胃善后,前后未离少阳;咽部疾病应和胃利胆,益气生津,皆为窍通。
耳鼻咽喉疾病在总的病机上表现为“郁”,故论治耳鼻咽喉科疾病除应重视五官局部辨证外,更应注重从全身整体调治,治疗的核心思想在于“通”。
以耳鸣耳聋为例。耳鸣与耳聋临床上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古人认为鸣为聋之渐,即耳鸣耳聋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程度。中医古书里对耳鸣耳聋发病机制的阐述很多,但治耳鸣耳聋之法,都未出五脏(腑)范畴。熊大经认为枢少阳、和耳窍应为治法核心,并将这一理念概括为“开肺通心,益脾滋肾,总以枢转窍和为宜”。
当人体有病时,或五脏六腑经络不通时,在人的耳朵相应部位也会有相应表现,若能及时发现这些表现,或许能更好地治疗病症。
从耳朵也可以看身体健康颜色、光泽
就耳部整体而言,正常人的耳红润而有光泽,这是先天肾精充足的表现;
如果耳朵干枯没有光泽,反应机体肾精不足。
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还见于素体阳气不足的人,这类人多怕冷恶风,手脚冰凉。
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
耳廓干枯焦黑,多发于传染病后期或糖尿病,因为在这个阶段,机体阴液已经严重耗伤。
在耳朵的某些局部呈点状或片状红晕、暗红、暗灰等,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形态变化
望耳的另一个内容是观察形态变化。
耳朵厚大的人,肾气充足;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
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如肝硬化、肿瘤等。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如冠心病、哮喘等。
若耳内流脓,伴有耳部红肿热痛,听力下降的,是中耳炎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风热上扰或肝胆湿热。
定位诊断
就耳的定位诊断而言,人体各部位在耳朵上的分布就像一个倒置的胎儿。
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而致牙齿、牙龈肿痛时,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正对耳孔开口处凹陷叫耳甲腔,这个地方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血液和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对捏即可。
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
耳廓的外周耳轮相当于躯干四肢,颈肩腰腿痛等躯体疼痛患者宜多按压耳轮。
如今的耳诊与传统的耳诊相比,加入了精确定位的耳穴内容。诊法也不再局限于望诊、触诊,染色诊法、生物电测定法等方法正在蓬勃发展。
当然,判断机体健康状况、诊断疾病,应当结合全身的其他表现。
中医教你5个护耳方法常按摩
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和听会穴,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
熄肝火
老年人如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神经营养障碍,这样就可能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耳聋。因此,老年人要尽量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避噪音
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
戒挖掏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蘸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慎用药
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老年人解毒排泄功能低,应用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浩福志为您精选:
被上市企业玩坏的ED,王久源教授如何拯救?
亓鲁光:截肢并不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唯一办法
你的诸多不舒服,这一篇或许能治愈……
浩福志中医门诊部
浩福志-中医家庭医生
坐诊名医:何玉芬
张廷模
熊大经
亓鲁光
王久源
刘小凡
胡光荣
张蓉萍
李常度
胡幼平
潘奕旭
李志超
郑丹宇
韦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