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外表阳光灿烂的天气,实则寒风刺骨。小编看了一眼未来7天的温度趋势...惊呆,零下11℃!!!
据中国天气网消息:本周,北京将遭遇“极寒”天气,气温维持低迷,或迎今年入冬以来最冷周...
采访一下,各位出门都捂严实了嘛?尤其是裸露在外的耳朵,可别因为大意被冻伤呀!
或许你从感受过冻伤的“痛痒”,但储备些与之相关的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别以为冻伤是小事,严重冻伤的致残率可达80%!
▼
长时间处在寒冷环境中,如果发现耳朵、手指等部位有针扎的感觉,或出现麻木、皮肤肿胀、发硬等症状,就可能是冻伤了,此时请务必给予重视。
?冻疮VS冻伤
冻疮:是由10℃以下,0℃以上的低温造成的;
冻伤:包括了0℃以上和0℃以下的任何低温所造成的一切低温损伤。
局部冻伤又叫冻疮,俗称“萝卜仔”——这是因为冻疮好发于手指和脚趾部位,外观看起来又胀又红很像胡萝卜。
冻疮好了之后只留下一点色素沉着,时间长了连色素沉着都消失了。但病程缓慢,来年容易反复。而程度严重的冻伤则会深达皮下组织、肌肉,甚至到骨骼,神经,也会给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易发人群
●并非每个人都会生冻疮: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冻疮患病与否与遗传也有关系。即便是在相同环境下,因个体对寒冷和潮湿的反应存在差异,让某些人天生易感冻疮。
●这些群体更容易被冻疮“叮”住不放:
女性、儿童、老人,调节能力较差的体弱者,患有糖尿病、植物神经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病症的患者。
?伤情分级
当身体感到寒冷时,会减少向四肢及末梢的供血,所以手指、脚跟、脚趾和鼻尖、耳朵都是冻伤的高发部位,一般来说,冻伤可分四级:
●一度冻伤:
即常见的“冻疮”,受损最轻在表皮层,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二度冻伤:
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三度冻伤:
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四度冻伤:
伤及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会完全失去知觉,可出现皮肤变黑、坏死,导致截肢。
?禁忌误区
?忌突然加热:
出现冻伤症状,千万不能立即去烤火或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突然加热,以免引起血管痉挛,而造成局部坏死。
?禁揉搓抻拉:
如果已经冻伤,忌用冰块擦拭冻僵的肢体、不可使劲搓揉冻伤部位,否则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尤其是耳朵,以免发生耳廓软骨膜炎。
?正确措施
?温水复温:
对局部冻伤的处理要领是:要慢慢的用与体温接近(38℃-40℃左右)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每天温水浸泡2~3次,每次20~40分钟;复温过程可能会非常疼痛,可以准备一些止痛药。
?疮口处理:
若冻伤部位已形成水泡,不要自己去弄破;如果冻伤部位有伤口,可以先使用消毒剂洗净保持清洁,再用无菌绷带包扎冻伤部位并服用抗生素免受感染。
?促进愈合:
①皮肤无水泡或溃烂时,可用生姜片或辣椒涂擦易患冻疮的部位。
②若冻疮已溃破,可取云南白药粉适量敷于患处,并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③口服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比如硝苯地平和烟酸,会有助损伤组织的修复。
?预防护理
●防复发:
冻伤部位,应注意保暖防止再度冻伤,御寒的口罩、围巾、帽子不可少,准备合脚的鞋袜,但不要过紧、太挤,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重保暖:
防治冻伤的最好办法就是让身体暖和起来,除穿暖之外,还可选择太极拳、瑜伽、站桩等运动助力气血运行,温经通络,帮身体“加热”来减少冻疮发生。
●多动动:
应避免肢体长期静止不动,当手脚感觉冷甚至疼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多拍拍手,跺跺脚、或用脚趾不停的做抓地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
▼
防丨冻丨贴丨士
找
个
人
,
取
暖
吧
···END···
正安文化北京
丨有趣,不简单丨
每天为您推荐与文化、中医、养生、健康相关的知识及资讯。另备丰富下线活动,免费课程!请跟随我们:感受温暖喜悦,共筑健康身心。
正安文化(北京)原创内容
·仅供参考,不喜勿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刘云涛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