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对于运动损伤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之一。
冰敷刺激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收缩,抑制血液循环,减少伤后出血;局部降温抑制了损伤局部机体自身代谢水平,减少了损伤后局部炎性物质的积累,减轻了炎性反应;冰敷刺激抑制神经传导,具有提高痛阈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降低疼痛的程度。
冰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创伤后和具有创伤可能的功能练习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早期合理的冰敷就可以达到减低组织创伤程度和加快组织修复的目的。
那么冰敷该怎么做呢?
1、部位:疼痛或者肿胀发生的部位
2、材料:冰水混合物最好
3、时间:一般每次20-30分钟。
4、频率:每隔3-4小时一次是常用的方法。
5、疗程:一般在受伤后48-36小时内使用。
冰敷使局部血管收缩、血循减少,因而降低组织新陈代谢率,抑制炎性反应,这对运动伤害或急性关节炎如痛风、退化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若能在第一时间使用,事半功倍。若错过这时机,炎性反应已进行或如火如荼,要不要冰敷,须视临床症状决定,不是一味口诀式的“前三天冰敷、后三天热敷”。
分次冰敷…别冻坏肌肤
冰敷应分次做,冰太久会使局部血管过度收缩造成冻伤,甚至对周边血管病变者,产生坏死,严重者须截肢。而关节部位的冰敷须以柔软、内置碎冰块搀水(各一半)的乳胶囊,轻轻覆盖才能均匀降温;切忌拿出冰冻层硬梆梆的冰袋,不仅无法有效冰敷,反而会在关节隆突处造成冻伤。
一些运动伤害后久肿不消,像治疗不当的足踝扭伤,可采“热、冷交替式水疗”;每天做个两三回,大都两周内就可见效。
冰敷、热敷都是居家生活就可的基本治疗,但该冰敷还是热敷?怎么做?还是先咨询一下医师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