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爱好登山、攀岩等户外运动的人了,但是户外运动存在一定的危险,难免会受伤,那么怎么去及时的避免和预防这些发生呢?很多人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1、崴脚
对于初级玩家,崴脚可说是最常见的病症了,这毛病虽无大碍,在山上也是个麻烦。
症状:关节肿涨、剧痛、活动受限,关节皮下淤血,不能活动或侧弯。
扭伤急救方法:受伤后停止活动(至少减小用力),尤其是踝部和膝关节的扭伤。在患部垫上纱布、毛巾等,之后24小时内用冰袋冷敷,(若经过小河简直是绝好的冷敷机会)。可配以舒筋活血的药物治疗,但不要进行推拿和按摩。休息时,将患处垫高。
预防措施:穿一双高帮登山鞋,给脚踝良好的支撑。爬山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上山时切勿因着急或贪看风景而忽视脚下的路(这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险),而下山的时候因为脚腕已经十分疲劳,遇到一定高度的坡时若匆忙跳下极易崴脚。
2、水泡
起水泡基本意味着两种情况:一你买新鞋了,二你长途跋涉了不止一天。
症状:足部常时间受挤,压、磨、碰,使表皮层和真皮层之间产生组织液体,疼痛,行走困难。
急救方法:预防感染最重要,先用碘酒和酒精等药水消毒泡的表面,再用消毒过的缝衣针在水泡最底部刺个洞,挤出水泡内的液体,然后抹干创口及周围,最后用干净的纱布包好,有条件的话可以涂些紫药水。出现水泡后应禁止再穿肮脏的袜子和鞋,要增加袜子的厚度,挤紧鞋带固定脚踝,防止脚部在鞋内来回滑动。
预防措施:在长时间徒步前一定要有充分的磨合,尽量不要穿着新的登山鞋出行,最好穿着与你的脚‘磨合’惯了的鞋,可穿着预防起水泡的袜子或吸汗的棉或线袜子,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贴一块创可贴。
3、抽筋
当你的生活日渐腐败而出行日渐自虐的时候,抽筋就是一种常见病,这是提醒你:该锻炼了!
症状:是由于行山时过度地运动或姿势不佳,而引起肌肉的协调不良,或因登山时或登山后受寒,体内的盐分大量流失,因而致使肌肉突然产生非自主性的收缩,在营地休息时常会有抽筋的现象。
急救方法:拉引患处肌肉,使患处打直,轻轻按摩患处肌肉。补充水分及盐分,休息直到患处感觉舒适为止。用双手使劲按摩小腿肚子,也能见效。
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日常锻炼,比如杠铃蹲起、爬楼、长跑等等,还可以加强一点柔韧性锻炼,在参加爬山等户外活动前,应做充足的热身和准备运动,休息时尽量放松肌肉,如果地面干净可以考虑半卧两腿上举互相轻踢。在行山的过程中应多吃零食和多加注意休息。
4、骨折
一般骨折可分为外骨折和内骨折,脊柱骨折和头部骨相对严重,医院急救,折其它部位的骨折相对影响较小。视个人承受力和伤势决定是否结束旅程。
症状: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并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
急救方法:
(1)如有皮肤伤口及出血者,要清除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2)四肢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经伤口暴露出来)有出血时,不能滥用绳索或电线捆扎肢休(3)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4)骨盆骨折,用宽布条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膝下垫一枕头或衣物,以稳定身体,减少晃动(5)通过以上处置后,医院。
预防措施:平时应加强运动,运动除了改善身体平衡,增强体力外,对骨骼也有直接的作用,保持身体健康,你的骨骼也就更加强有力。在户外运动时也要提前做好保护措施,降低发生骨折的概率。
5、中暑
在夏季湿热无风的山区中开展行山活动时,由于身体无法靠汗液蒸发来控制体温,人就会很容易中暑。
症状:突然头晕、恶心、昏迷、无汗或湿冷,瞳孔放大,发高烧。发病前,常感口喝头晕,浑身无力,眼前阵阵发黑。
急救方法:立即在阴凉通风处平躺,解开衣裤带,使全身放松,再服十滴水、仁丹等药。发烧时,可用凉水浇头,或冷敷散热。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容穴使其苏醒。当患者的体温有所下降,意识开始恢复或稍有稳定时,应让患者摄取水分,最好喝一些运动饮料。
预防措施:在户外时应注意休息和多饮水,长时间在户外或者处于高海拔地区等一定要记得带帽子和太阳镜。
6、冻伤
是机体由于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过久而形成的损伤。冻伤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局部冻伤好发于指、趾、鼻尖、耳廓、脸颊等暴露部位,而且容易在同一部位复发。
症状:皮肤有发红、发白、发凉、发硬等现象。
急救方法:用手或干燥的绒步磨擦伤处,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冻伤,轻度冻伤用辣椒泡酒涂擦便可见效。如身体有冻僵的情况,不要立即将伤者抬进温暖的室内,应先磨擦肢体,做人工呼吸,待伤者恢复知觉后,再到较温暖的地方抢救。
预防措施:在严寒下应注意防寒、防湿、衣着鞋袜要松紧适当并保持干燥。暴露部分宜涂油膏,减少散热。并戴口罩、手套、耳罩等。户外时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要有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