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年9月27日)是国际聋人日。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我国的听力残疾人约万人,占全国残疾人的30%以上。由于现代人繁忙的生活,耳朵健康很容易被忽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耳朵,避免听力损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
导致耳聋的几个原因
耳聋可粗略分为遗传性耳聋与后天性耳聋,噪声、耳部感染、不良生活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后天性耳聋。
01
地铁、公交上戴耳机
由于在地铁、公车上环境嘈杂,为了听清楚耳机里的声音,人们会不自觉地把音量调大,殊不知这正是造成听力慢慢下降的一个原因———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会造成人内耳的毛细胞损坏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这样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02
酒吧、KTV待太久
去酒吧、KTV唱歌是现代人休闲的一种娱乐方式。就在人们享受生活的同时,这些娱乐场所的噪声也在悄然损伤着听力,容易引发突发性耳聋。这种损伤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同时会伴有耳鸣、眩晕、耳闷或耳堵塞感。不少娱乐场所如电玩城、KTV等的噪音远超过国家对噪声污染的规定,在里面待太久会对听力造成伤害。
03
频繁不当掏耳朵
掏耳朵是很多人都有的小习惯,甚至有人对此“上瘾”。实际上,“耳屎”可以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有抑菌功效;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耳屎”会缓慢地自动排出,而去除这层耳朵“保护膜”的掏耳朵行为,很可能诱发多种疾病,如有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用力不慎易导致外耳道损伤甚至出血,严重的还会刺伤鼓膜。如果感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还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伤及内耳,甚至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
04
管不住的坏脾气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病例越来越多,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大不无关系。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05
长期熬夜
临床发现,一般年轻的耳鸣耳聋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过度疲劳期。比如不少白领患者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睡眠少,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则多表示在考试前有持续熬夜的经历。
2
六个细节保护你的听力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好的听力。其方法说起来也是很简单的,好的听力,源于日常对耳朵的爱护。平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日常清洁
耳朵的清洁不容忽视,特别是皮脂分泌比较旺盛的区域尤其需要注意清洁护理。否则很容易会造成毛孔堵塞,进而形成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较多发生在耳背和耳朵下方。开始时像米粒一样,如不引起重视,会形成潴留性囊肿,医院进行手术切除。
不随意掏耳屎
耵聍是由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一般会在张口、打哈欠或者咀嚼等活动时,借助下颌关节的运动而自然脱落,并排出耳道,不需要人为地去掏。如果强掏耳朵,除了容易伤害耳内皮肤引起炎症外,还容易对鼓膜造成伤害。
耳机要舒适
每个人的耳朵形状、大小都不一样,且耳道大小都不一样,如果在使用耳塞式耳机时感觉到不舒服,则表明耳机的设计并不适合你的耳朵,长期使用这样的耳机会对耳道软骨造成压迫,容易导致软骨损伤及形成炎症。而头戴式耳机虽然不会压迫耳道软骨,但由于长时间闷着耳朵,也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所以,最好是尽量不要频繁使用耳机。
防环境和紫外线侵害
冬天耳朵很容易被冻伤,因此经常性的保暖、保湿非常关键。而夏季外耳廓最容易被忽视也最易受害,太阳的直射甚至可以导致皮肤癌的产生。所以涂抹防晒霜的时候可别落下你的双耳。
经常按摩耳朵
按摩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插入左右耳孔中,然后以较快速度抽出,如此连续做10次。
养成科学饮食习惯
补充铁质可以使人体扩张微血管,软化红血球,保证耳部的血液供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大豆中铁和锌的含量较其他食物高很多,并含有大量的钙,可以补充耳蜗钙代谢不足。因此,常吃豆制品,有利于预防耳鸣。还有,奶制品。奶制品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质。人体对这些维生素与钙的吸收和利用,对防治耳聋症状很有帮助。
3
听力健康测试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听力减退了?试着做做下面这10个自测题,它们虽然不能作为诊断或治疗的依据,但如果回答中有3个或3个以上“是”,医院做一下专业的听力测试。
1.接听电话时是不是觉得听不大清楚,经常感觉一侧耳朵比另一侧稍好一点?
2.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说话时,你会经常听不清楚他们的对话内容?
3.有没有人跟你抱怨,说你总是把电视音量开得太大?
4.你是不是被很多朋友叫做“大嗓门儿”?
5.在嘈杂的背景之下,你会不会总听不清别人说话?
6.跟别人对话时是不是经常要求他们重复说过的话?
7.和你对话的很多人听上去好像是在喃喃自语或者口齿不清?
8.你会不会经常误听误解别人说的话,导致反应迟钝?
9.你是否经常听不太明白女人和孩子们说的话?
10.是否经常有人因为你曲解他(她)所说过的话而向你抱怨?
END
来源:综合自河北新闻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