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耳廓发育畸形,不仅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新年伊始,我国的科学家就利用这种技术,帮助五名患有先天小耳畸形的孩子长出了新的耳朵。
给孩子身心造成创伤的先天性小耳畸形
先天性小耳畸形,又被称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其表现为重度耳廓发育不全、有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但内耳发育多为正常,且通过骨传导有一定听力。据统计,每~名新生儿中就有一名患有先天小耳畸形,且该疾病在亚洲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生出先天性小耳畸形孩子的家长很痛苦,因为这种畸形不仅可能影响孩子听力,更重要的是,会给孩子心理发育造成很大创伤。
一般来说,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需要通过重建手术——譬如把塑料制成的耳朵通过某种方法连接在面部,或者是利用孩子自体的肋骨软骨来重建出一个耳朵来——但这两种方法都各有其缺陷,而切取自体肋软骨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继发损伤。所以,在过去二十年间,组织工程学专家们一直致力于通过细胞生物学和材料学的结合,制造出更加适合小耳畸形患儿的新耳朵。
组织工程技术帮助长出“新耳朵”
而就在年伊始,在中国国家组织工程中心主任、联合医院院长曹谊林教授的领导下的研究团队成功地让这一想法成为了现实。他们利用了先天性小耳畸形患儿的软骨细胞,以3D打印出的健康耳朵为原型,为孩子们培养出了“新耳朵”。该研究被发表于美国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子刊《EBioMedicine》杂志中,并用“milestone”这个词,来形容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