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视力损伤能恢复,那失去的听力呢

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10350.html

近期,国际权威期刊《细胞》发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科研成果,杨辉研究员、博士后周海波为共同通讯作者。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将视网膜穆勒胶质细胞转分化成视神经节细胞,并且转分化而来的视神经节细胞可以像正常的细胞那样对光刺激产生相应的电信号,和大脑中正确的脑区建立功能性的联系,将视觉信号传输到大脑,恢复永久性视力损伤的模型小鼠的视力。

永久性视力损伤都能恢复了,那失去的听力能够逆转恢复吗?

人上了年纪以后,是听力下降得快,还是牙齿、视力退化得快?一项对中国老年人的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的听力障碍带来的困扰远远比牙齿、眼睛的问题要大得多,听力问题已经成为导致他们生活水平下降,以及生理、心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的听力受损后,不能像伤口愈合那样自动修复?不能像生病一样慢慢好转?

01

赋予我们听力的毛细胞和神经细胞只在胚胎发育期生成,我们每个人每只耳朵从出生就有大约个毛细胞,看上去超级多,但这些毛细胞一旦损坏,是不能再生的。之所以有很多孩子会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就是由于耳蜗听觉毛细胞减少或损伤导致功能丧失所致的。

02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声波由耳廓收集经外耳道传到鼓膜,然后鼓膜和听骨链产生震动,并将震动放大后传到耳蜗,耳蜗将这种放大了的震动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蜗神经将这种电信号传导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最终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产生听觉。

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果耳蜗出问题,外界损伤或先天性听力障碍,一般都是外毛细胞出了问题。毛细胞是将震动转化为电信号的关键细胞,毛细胞顶部纤毛的弯曲或偏转是对声波振动刺激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能将机械能转变为生物电,但这种细胞最大特点就在于,在哺乳动物中不能再生,当毛细胞受到外界刺激出现损伤后,不能自发产生新的毛细胞,死一个少一个,耳朵无法自觉修复听力损失。

随着年龄增长,当人们过度暴露在较大噪音之下,也会对内耳(特别是耳蜗)毛细胞造成损害,这些毛细胞被“杀掉”后并不会自然地重新生长出来。一旦失去,内耳中的这些毛细胞就无法再生,从而导致永久性的听力受损。

03

如果听觉毛细胞不能恢复,那要如何是好?目前常见的恢复听力手段是选配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

助听器几乎能满足90%以上听损患者的需要。只要有残存听力,通常听力损失在80分贝以下,都可以首选助听器,且一定要尽早选配,避免大脑在长期不接触声音的情况下,听力加速退化,对语言产生不适感。

尽管助听器的使用率比较高,但从根本上来说,助听器只是声音扩大器,随着听力损失一步步加重、听力越来越差,助听器的补偿效果也会越来越弱。因而就需要通过植入人工耳蜗的方式来获取听力。但与助听器相比,人工耳蜗需要植入人体,具有创伤性。

如果有先进的、可行的、无需手术就可以恢复听力的方法,当然是极好的。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这无疑是所有家长的期望。

04

最新研究表明,病毒、遗传学甚至现有药物都可能引发耳朵内少量的毛细胞再生。这篇研究发表在了《欧洲神经科学杂志》上。主要作者帕特里克教授说:“修复听觉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一系列的细胞事件。你必须让那些感官毛细胞再生,这些细胞必须正常运作,并与必要的神经元网络连接。这项研究表明,信号通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激活,这意味着耳蜗具有再生的新方法,最终能够恢复听力。”

试想一下,在未来某一天,用无创的耳声发射测试进行新生儿体检、日常体检或年度体检。如果未通过耳声发射测试,则表明耳蜗毛细胞可能受损。至相关机构就诊后,经过一系列药物治疗就能达到人工耳蜗的预后效果。这将为患者带来多大的便捷。

但内耳毛细胞再生尚在实验阶段,距离真正的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之前,是继续无限期地等,还是先采取最佳措施拥有正常听力,这是需要所有人认真思考的命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dnrq.com/edcsys/11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