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肠病包括胃胀、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纳呆”等范畴。中医外治法是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利用该法联合中药内服能够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并且简便易行。
穴位透药和敷贴疗法穴位透药和敷贴疗法可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该法不经胃肠给药,不损伤脾胃。选取上脘、中脘穴(或双侧足三里穴),再将我科传统中药复方水煎剂敷贴在上述穴位,采用电磁透药治疗,以个人耐受为标准,每次贴20分钟,每周3次。此后以我科传统验方运脾散敷贴于中脘、神阙穴,每日1贴,贴4-6小时,每周3次,疗程4周。
艾灸疗法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之功效。灸中脘、足三里具有调补脾胃、理气止痛的作用。每日一次,一周三次。
耳穴疗法人体各部位在耳廓上有对应的反射位置,刺激耳穴可调节其对应的人体器官和组织。临床常用方法为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常用耳穴为脾穴、胃穴,辨证属于肝脾不和者,可加肝、交感穴、神门穴;属于胃肠气滞者,可加三焦、腹穴;属于中焦虚寒者可加肾、皮质下穴;属于湿热中阻者,可加三焦、大肠穴;属于痰湿中阻者,可加三焦、内分泌穴等。每次贴一侧,饭后自行按压3次,每次每穴按压1分钟,贴药时间为2天,疗程4周。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具有针灸和肌肉注射的双重功效,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和胃肠蠕动,有双向调节作用。选取足三里穴,双侧交替注射黄芪注射液,每周3次,疗程4周。
就诊方式:挂“脾胃病科-内病外治敷贴门诊”后就诊
治疗时间:周一、三、五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