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
说起“压力性损伤”,你是不是很陌生呢?那换一个名词——“褥疮”,是不是很熟悉呢?本期小讲课由研二黄小兵——卿春同学来讲讲此病的相关种种。
由于对这种疾病的了解的深入,对它的命名也在相应变化。因为常发生于久卧在床、翻身困难的病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所以形象地称做“褥疮”。后来又称为“压疮”、“压力性溃疡”;但是皮损尚未完全破溃,也要属于此疾病范畴,故又统称为“压力性损伤”,如此概括更为全面。
以下是压力性损伤常见部位:
(1)仰卧位: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
(2)侧卧位: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髋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及、内外踝。
(3)俯卧位:耳部、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脚趾。
(文字很难想象?没关系,上图!)
根据压力性损伤部位深浅不同,有以下分期(前方高能~以下图片可能引起观感不适,非战斗人员请慎入):
1期压力性损伤:
指压时红斑不会消失,局部组织表皮完整,出现非苍白发红,深肤色人群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局部呈现出的红斑、感觉、温度和硬度变化可能会先于视觉的变化。颜色变化不包括紫色或褐红色变色,若出现这些颜色变化则表明可能存在深部组织损伤。
1期红斑期
2期压力性损伤:
部分真皮层缺损,伤口床有活力,基底面呈粉红色或红色,潮湿,可能呈现完整或破裂的血清性水疱,但不暴露脂肪层和更深的组织,不存在肉芽组织、腐肉和焦痂。该期应与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如尿失禁性皮炎、擦伤性皮炎、医用胶粘剂相关的皮肤损伤或创伤性伤口(皮肤撕裂、烧伤、擦伤)鉴别。
2期部分真皮层缺失
3期压力性损伤:
皮肤全层缺损,溃疡面可呈现皮下脂肪组织和肉芽组织伤口边缘卷边(上皮内卷)现象;可能存在腐肉和(或)焦痂;深度按解剖位置而异:皮下脂肪较多的部位可能呈现较深的创面,在无皮下脂肪组织的部位(包括鼻梁、耳廓、枕部和踝部)则呈现为表浅的创面;潜行和窦道也可能存在;但不暴露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骨。如果腐肉或坏死组织掩盖了组织缺损的程度,即出现不明确分期的压力性损伤。
3期全层皮肤缺失
4期压力性损伤:
全层皮肤和组织的损失,溃疡面暴露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或骨溃疡。伤口床可见腐肉或焦痂。上皮内卷,潜行,窦道经常可见。深度按解剖位置而异。
4期全层组织缺失
如果腐肉或坏死组织掩盖了组织缺损的程度,即出现不明确分期的压力性损伤:
出现全层皮肤和组织缺损,其表面的腐肉或焦痂掩盖了组织损伤的程度,一旦腐肉和坏死组织去除后,将会呈现3期或4期压力性损伤。在缺血性肢体或足跟存在不明确分期的压力性损伤,当焦痂干燥、附着(贴壁)、完整、无红斑或波动感时不应将其去除。
5期不可分期/不可分类-全层皮肤或者组织缺失,深度未知
深部组织压力性损伤:
皮肤局部出现持久性非苍白性发红、褐红色或紫色,或表皮分离后出现暗红色伤口床或充血性水疱,颜色发生改变前往往会有疼痛和温度变化。深肤色人群中变色可能会有不同。伤口可能会迅速发展,呈现真正的组织损伤,经过处理后或可能无组织损伤。如果出现坏死组织、皮下组织、肉芽组织、筋膜、肌肉或其他潜在结构,表明全层组织损伤(不明确分期,3期或4期压力性损伤)。
注意:
当压力性溃疡愈合时,它们被称为相应分期溃疡「缓解」或「愈合」。愈合的溃疡不能逆转分期。换句话说,一个IV期的溃疡不能因为愈合而称为III期的溃疡;而是一个缓解的IV期溃疡。
总结最后上张易于记忆的表格来总结——敲黑板,划重点!
黄莺教授坐诊时间成医院
星期一上、下午;星期三上午;星期五上午;星期天上、下午
医院名医馆
星期二8:30——12:00
预约电话-
成都全医堂(金沙馆)
星期二17:30——22:30